選對行,就算同行業薪資差距大、還可靠著不斷努力,追求更高薪資;而選錯行、就算再辛苦,也較難走出低薪環境。圖為國內勞動者反開放政府引進旅宿業移工。(資料照)
■高嘉和
疫後全球大缺工、台灣也不例外,只要願意找頭路,社會新鮮人絕大多數可畢業即就業。但殘酷的現實是,就算先不就業、續考研讀博碩,同樣研究所畢業的初任人員薪資高低差距倍數可達2.4倍,較大專(專科或大學)畢業差距高出一大截;正因無視產業需求才造成學用落差惡化,要扭轉年輕人低薪困境、就得先從教育改革下手。
根據勞動部統計,2022年初任人員(畢業生)薪資中位數3萬元,較前一年增加2千元,而與平均數3.4萬元相較、比值約0.87,其中大專及研究所的薪資中位數各為3萬元及4.7萬元,相較平均數的3.1萬元及5萬元,比值各為0.95及0.94。
因薪資平均數易受極端高薪者影響而走高,若薪資中位數與平均數相近,可代表同一教育程度的極端高薪者屬少數;另就高低薪資差距(十分位數)來看,全體初任人員為1.9倍、大專1.6倍,而研究所高達2.4倍,也就是最低僅3.1萬、最高可領到7.5萬元。
再以就讀學門來看,研究所畢業生以就讀資訊通訊科技領域薪資6萬元最高,而藝術及人文、服務學門都不到4萬元,也凸顯就算讀研、專精不同學門,與畢業後薪資有著絕對關係。
另從勞退平均提繳工資(今年7月底)觀察,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達5萬1083元,居各業別薪情第4好,但與中位數差距逾21%,居各業別之首;而平均提繳工資最低、僅2萬7535元的住宿及餐飲業,差距僅4.12%。這也透露選對行,就算同行業薪資差距大、還可靠著不斷努力,追求更高薪資;而選錯行、就算再辛苦,也較難走出低薪環境。
財經青紅燈#扭轉低薪#得先教改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