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全球經濟觀察重點事件
■林永祥
聯準會11月 會議再度暫緩升息
11月FOMC會議如預期暫不升息,將基準利率維持在5.25%-5.5%間,這也是本輪升息循環首次連續兩次未升息。而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在會後聲明相較先前鷹派的態度有所軟化,不過仍保留未來升息的可能性。鮑爾表示,目前並不考慮降息,還是將焦點持續放在使通膨降至2%的目標,同時表示就業成長依舊強勁,但通膨仍高,要使通膨降至2%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在市場對於趨近升息末端的想法仍然堅定,使得美國十年期公債回落,緩解股市面臨的估值壓力。
在經濟數據方面,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布10月最終調查報告,消費者對一年通膨預期飆升至今年5月以來新高,顯示在國際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影響之際,使得經濟更顯得令人擔憂。
不過,美國第三季GDP從2.1%加速到4.9%,優於市場預期的4.5%,而9月耐久財訂單月增率從-0.1%加速到4.7%,顯示美國經濟仍具備強大韌性。但第三季核心PCE平減指數季增年率從3.7%降溫到2.4%,低於市場預期,加上庫存增加,暗示第四季GDP將減速,成為Fed沒有急迫升息的理由。
大盤破底壓力化解 靜待量能恢復
觀察技術面上,台股加權指數11月2日的長紅K,化解了大盤破底的疑慮,大盤成功守住了16,000點的重要心理關卡,且在連續幾根紅k突破季線、站上半年線,美中不足的是量能不出,只有2,700多億的成交量,如果接下來能補量站穩半年線,大盤就能重回多頭格局直到年底;否則又只能回到原本的箱型整理,只是整理區間變成年線到季線,而若整理期間過久,則跌破年線的機率將升高。
AI長線趨勢不變 靜待籌碼沉澱
論基本面而言,AI族群出現持續呈現利多不漲、利空大跌的情況,顯示籌碼面尚未整理完畢,浮額尚未清理乾淨,資金流入其他具備題材性或基期相對低的股票,不過這些股票並不具族群性且市值偏低,無法帶動大盤大幅向上,大盤要能順利攻堅、突破箱型區間,仍有賴台積電等大型權值股的表現。
展望後市,在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美國經濟火熱及通膨仍未降至目標以下,升息末端應是肯定,但何時降息卻持續有所爭論,反應在市場走勢上仍是多空分歧,透過高股息相關產品投資,有相對優勢,只要持續投入買進,成本穩定或有所下降的前提下,穩健領息不失為一個好的投資策略。
國際情勢動盪不安 高股息力抗震盪
此外,近期投資人熱議的月配息投資商品,具備固定現金流的優勢,惟須注意若將資金過度集中在同一檔月配息ETF,容易受限於單一工具選股邏輯,導致錯失新的市場機會,建議投資人在「月配息」目標不變的前提下,盡可能分散投資不同選股邏輯、產業的ETF,避開成分股重複的問題,讓投資組合佈局更全面,效益也更大化。(作者為永豐投信投資長副總經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