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壽險獲利〉投資損失拖累 壽險業獲利罩陰霾

2023/11/13 05:30

近年來金融三業獲利比較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9月壽險業初年度、續年度及總保費收入呈現「3衰」,連續第5年衰退。(資料照)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9月壽險業獲利1,74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41%。對此,保險業者直言,壽險過去金融三業扮演「獲利台柱」,主要受惠投資大豐收,現在則是被投資損失拖累,今年難擺脫「2位數」衰退;展望未來,如果明年美國能停止升息,且新台幣兌美元走貶,將有助獲利「回春轉正」。

首先,檢視整體金融三業今年前9月稅前盈餘合計6,765億元,年增率17%,已超越2020年的6,753億元,創史上次高紀錄,只要剩下3個月獲利趨勢未變,今年全年度可望超越2021年的9,355億元,搶下史上第一高紀錄。

其中,今年前9月金融三業獲利貢獻度最大為「銀行業」,占比達61%;「證期投信業」則是成長力道最強,年增率高達47.06%。

反觀「保險業」(壽險加產險)前9月獲利1,87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同持平。不過,壽險與產險獲利呈現「兩樣情」,產險業順利走出防疫險理賠風暴衝擊,獲利12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大虧1,104億元,等於大幅成長111.2%;另一方面,壽險業卻僅賺1,747億元,較去年同期、年減41.3%。

壽險上半年獲利衰退5成 下半年縮小

保險局官員分析,前9月壽險業獲利較去年同期仍衰退,主因是淨投資收益減少871億元。不過,衰退幅度已減少、漸入佳境,壽險業上半年獲利衰退50%,已縮小到41.3%。

進一步比較,壽險業獲利去年全年減少55.75%,今年前9月則是衰退41.3%;樂觀者認為,跌幅逐漸縮小,下半年進入佳境、可擺脫陰霾。但悲觀者認為,壽險業尚有風險挑戰,例如10月國內外股市仍下跌,今年全年將無法擺脫「兩位數」衰退的命運。

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表示,銀行、證券、保險構成金融業三大支柱,若分別究其獲利模式,證券在台灣屬於淺碟市場,無論每日交易市場的漲跌及交易量都很大,證券業獲利有機會不斷成長;銀行業獲利來自存放款利息和提供金融服務收取的手續費,民眾要買任何金融工具或進行金流交易,都得透過銀行。

侯文成說,然而,保險業結構不一樣,它是賺風險財,保險公司提供風險分攤,從中獲取「死差益」、「利差益」或「費差益」。因此,保險業對大環境的變化「很敏感」,當整個投資市場利率偏高、國際情勢、戰爭發展等各項因素,皆會影響舊有資產與新保單銷售。

國際市場波動 影響壽險獲利

「保險業過去獲利主要是靠投資收入」,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說,壽險投資收入過去因為低利率環境,很多保險公司的債券部位累積很多未實現利潤 (unrealized gains),所以,過去可以透過市場調整,出售一些債券獲利。但從今年開始,因為美元利率調升太快,以致沒有什麼「未實現利潤」(unrealized gains),除非利率未來快速往下降,否則若保持同樣水平,未來保險業此部位的投資收益,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高通膨+高利率 不利壽險業

林順才表示,另一個會對利潤造成影響的因素,是台幣跟美元匯率。總體而言,以台灣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台幣對美元走弱,會對保險業帶來獲利;反之,如果台幣對美元強勢,則會對業界造成虧損,但匯率會上上下下,亦會對獲利帶來波動(例如:避險成本大增)。

此外,明年保險業的獲利是否能擺脫衰退、回到正成長?

侯文成認為,這端看美元或美國國債利率市場、國際政治情勢、俄烏戰爭與以巴戰爭是否持續?是否還會有其他戰爭發起?他強調,這些因素若無善加控制,會造成高通膨與高利率,進而對整個壽險業的獲利造成巨大影響。

金控主管坦言,2021年壽險業一口氣大賺3,885億元,寫下60年最高紀錄,就是靠投資淨收益而來,也讓壽險為主體的金控獲利飆升;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升息原本就不利於資本市場,加上壽業在海外有龐大投資,匯損又吃掉一大塊獲利,讓壽險業面臨衰退窘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