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非美系產品 面臨漲價壓力

2007/10/16 06:00

財經中心記者/綜合報導

美元走弱,包括新台幣、歐元、英鎊、紐元、韓元等均升值,但新台幣升值幅度落後,造成非美系產品進口成本增加,包括汽車、家電、建材等面臨漲價壓力。

代理BMW的汎德汽車主管表示,匯差成本的確不輕,加上鋼材等原料成本上揚幅度不小,及配備升級,9月以後到岸的2008年式新車,應會調高3%,但目前還沒定案。

代理BENZ的賓士台灣主管指出,較今年年初,歐元兌新台幣匯率漲幅近一成,預期歐元續強,下半年陸續到岸的2008年式新車,大都以45元新台幣兌一歐元的匯價計價,因此,匯差的成本還在可忍受的階段。

在領導品牌雙B尚未帶頭漲價下,其餘歐系車品牌目前只是「喊」漲而已,在滿手2007年、甚至還有2006年庫存車壓力下,預期要接近年底庫存車去化差不多後,2008年式新車才會開始漲價。

歐系家電方面,部分品牌今年已漲價,代理德國、義大利、瑞士等家電品牌的嘉儀企業說明,今年3月與7月,均調整過旗下歐系家電售價,調幅10%到14%不等。

主要是歐元兌新台幣從去年初38元,提高到現在的46元,升值幅度接近兩成,加上原物料成本提高,只能以調整價格來反映成本。

另外,冬季必備的電暖器,也有不少屬於歐系品牌,但因電暖器市場品牌眾多,競爭激烈,今年與去年的價格倒是沒有太大改變。

以出口導向的台灣電子零組件廠受傷頗重,零組件廠強調,台灣電子零組件多是美元計價,營收馬上就受到影響,再來9月為第三季最後一個月,上市櫃公司需公布季報,在應收帳款部分,因應會計帳調整,都會先提列匯兌損失,可能稀釋電子公司第三季獲利。

但外資券商認為,相較於台灣面板廠最大競爭對手韓國,韓元兌美元升值幅度更大,因此,台灣出產的面板,在美國比韓貨更有價格競爭力。

進口歐系高價廚具及衛浴的麗舍生活公司國外部協理方惠靜透露,目前集團內代理的廚具、衛浴設備等,成本上漲約9%,因此,7月初旗下所有歐系品牌商品已調漲售價,依各國廠牌有不同漲幅,平均漲幅約9%。

但代理廚具及衛浴的築禮國際行銷經理徐丞希說,目前沒有漲價打算,若代理成本過高,會尋求替代產品解決。

進口磁磚銷售通路安心居企劃部副理韓麗芸表示,所代理的歐洲進口磁磚,為反映成本,勢必會調漲售價,至於調漲幅度與時間,還在評估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