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醫療險 帳戶型居主流

2004/11/01 06:00

記者黃美惠╱專題報導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醫療資源將越形珍貴,對壽險公司而言,沒有給付上限的傳統終身醫療,將加重財務負擔,所以市面上主流的醫療險種,已汰舊換新為帳戶型終身醫療。

就保障期限而言,醫療險也分成定期險與終身險2大類。終身醫療又可再細分為過去沒有理賠上限,及近年盛行的有理賠上限(俗稱帳戶型終身壽險)等2種。

定期醫療險多是附約,附加在壽險主約上,通常是1年期,保費隨著年齡增加而向上調整,一般可自動續保至75歲,不過保戶若有異常理賠紀錄時,保險公司可能在續保時,予以拒保。

民眾可以留意的是,目前市面上有些公司是「保證續保」,例如中國人壽的定期醫療險,保證續保到85歲,換句話說可以年年續保。而定期醫療的保費,也較終身醫療便宜許多,但缺點是壽險主約失效時,附約也跟著終結,這時若再買其他醫療險,因年紀已大,故保費較貴。

至於終身醫療險,一般是主約型態,過去無理賠上限的終身醫療,保戶在繳費年期內,每年繳交固定保費,就可享受「一輩子」沒有限額的醫療理賠給付,這種「掛保證」的傳統終身醫療,未來可能造成保險公司不小的財務壓力,市面上幾已絕跡。

壽險公司在停售無上限終身醫療險後,便改推「帳戶型終身醫療」,保戶像是在壽險公司開了個人醫療基金帳戶,並約定好限額,如120萬元,一樣是限期平準繳費,但帳戶餘額一旦用罄,保單就馬上失效。

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的帳戶型終身醫療都與壽險結合,所以萬一保戶不幸身故,受益人也可領回帳戶內未用完的餘額,且完全免稅。

目前已推出帳戶型終身醫療保單的壽險公司,包括國泰、新光、南山、三商美邦、保誠、ING安泰、台灣人壽等。

檢視各家帳戶型醫療的保險範圍,一般不脫住院醫療、手術醫療、加護病房或燒燙傷病房、出院療養、住院前後門診醫療、緊急醫療轉送、急診保險金等,保險公司會訂出上述各項每單位的給付金額,再乘以保戶投保的單位數,即可算出理賠金額。

舉例而言,ING安泰人壽訂定30天內的住院醫療保險金每單位是100元,保戶若投保10單位,則住院30天內,保戶每天皆可獲得住院醫療1000元給付。

而帳戶的上限額度,保險公司也以住院醫療日額給付的倍數計算,以上述每日住院給付1000元為例,乘以該公司訂定的總給付倍數1200倍,則保戶一生所能使用的累計理賠額度,即是120萬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