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屋供給大增 10年近120萬戶

2023/09/07 05:30

(資料照)

近兩年首登均逾12萬戶 超過平均數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發布最新統計,二○一三至二○二二年的十年間,全國新增近一二○萬棟(戶)建物,且每個年度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棟數(即戶數或宅數)均為十一萬棟起跳,二○二一、二○二二年更明顯增加,均超過十二萬棟。

房地產業者解釋,第一次登記並不是交屋,而是房子蓋好後,首次將產權登記在建商名下,之後才會交屋給購屋民眾,但可據此看出房市景氣榮枯;過去十年,平均一個年度的第一次登記棟數約十一.九五萬棟,二○二一、二○二二年各約十二.五七萬、十二.九三萬棟,對比十年平均值,分別高出五.二四%、八.二六%。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近年新成屋完工數量不小,從第一次登記棟數或使照核發量來比較,兩者差距並不大;雖然交屋後屋主可立即轉售,但為了規避房地合一稅的高稅率,多數屋主會拉長房屋持有時間,加上近幾年租金投報率佳,部份屋主乾脆由售轉租,才讓新房屋完工量高卻未形成市場明顯賣壓。

為避房地合一稅拉長持有 舒緩賣壓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建物第一次登記就是俗稱的建物保存登記,意即建物完工、取得使照後所辦理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可代表市場的新庫存量;一般來說,第一次登記從市場面來看,可分為地主分回、預售後準備交屋、預售餘屋、先建後售新成屋等四種,後兩者會投入未來待售市場,如果量體過大,當然會影響到預售市場推案價量。

黃舒衛分析,疫情以來,低利率帶動建築投資動能,創造出二十五年以來的新高建照核發量,加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後,禁止換約等規定將使預售銷售不如預期,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將拉高建商手中的餘屋庫存壓力,房價大漲將成過去。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