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若加入CPTPP,政府將爭取稻米、香蕉等10多項敏感農產品逐年降低關稅,減緩衝擊。(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專題報導
我申請加入CPTPP概況、利弊
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是高標準、全面性的區域貿易協定,為讓台灣法規、制度提升至與CPTPP規範相符,7年多來,我國有12項法規已修訂或新增,並正式申請加入CPTPP超過一年半的時間,英國近期正式成為第12個會員國,全球都在關注台灣、中國等6個新申請國誰是下一棒,行政院經貿總談判代表鄧振中也表態「台灣已經準備好」。
CPTPP規範超過WTO 我國已修訂12項法規
CPTPP是高品質的自由貿易協定,除貨品貿易外,還包含電信、金融、環境、電子商務等服務業,以及政府採購、競爭政策、政府控制事業、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勞工權益、透明度與反貪腐、投資等30個章節,更側重建立一套從「跨邊境」到各國「邊境內」的全面貿易規範,許多都是超過WTO規範的議題。
法規調和方面,官員表示,我國法規體制與CPTPP的落差,這幾年已完成所有相關修法工作,「就是在展現我國的企圖心」。最早在2016年新增遠洋漁業條例,提升我國遠洋漁業管理強度,加重違規漁業行為處分;另,立法院去年陸續三讀通過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等,是法規接軌CPTPP的最後一哩路。
經濟部貿易局指出,我國共修訂郵政法、漁業法、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藥事法、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農藥管理法、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並新訂遠洋漁業條例等12項相關法規。
官員表示,台灣要爭取會員國認同,就像過去WTO入會一樣,成立工作小組後可展開審查、談判等程序。以英國來看,即便貿易自由化程度高,與CPTPP工作小組諮商也超過原先預期,有20個月之久。
官員說明,諮商分兩部分,一是法規面,幾乎沒有談判空間,就是要符合高標準,二是市場開放程度,就看各國想要保護哪些產業、怎麼協商。官員強調,台灣尚未正式加入,產業的影響性還要看談判、諮商結果。
汽車、農產品面臨開放壓力 塑化、鋼鐵利大於弊
不過,根據國發會報告,台灣若加入CPTPP,汽車、農業、加工食品業等將面臨較大開放壓力。因國內整車不具經濟規模,開放市場後,品牌母廠可直接以進口取代國產策略,將影響整車產業發展;而農委會也盤點國內有稻米、香蕉等10多項敏感農產品,政府會爭取逐年降低關稅,減緩衝擊。
對於可能受到衝擊的產業,政策上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提升產業競爭力,並積極運用數位行銷協助業者對外拓銷;對於進口產品可能帶來衝擊,未來也將密切監測並運用相關進口救濟制度,協助業者因應。
不過,石化、鋼鐵金屬、塑膠、橡膠、化學與建材等產業,原本就面臨較高貿易障礙,若能加入,將可減免我國出口關稅,同時擴大國際市場,多數是「利大於弊」;而服務業則受惠於內需成長而促成產值成長。行政院經貿辦、立法院研究報告均推估過,假設台灣能加入 CPTPP,估GDP(國內生產毛額)可有1.6至2個百分點的增長效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