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表現仍軟弱無力,無論是滬(上海)、深(深圳)股漲幅在亞股都是後段班。(路透)
檢視今年以來截至7月26日,日本、台灣及韓國穩居「亞股三強」的座位,漲幅分別是25.13%、21.40%及15.92%,也就是亞股「前段班」。反觀中國,過去嚴格實施防疫政策,儘管去年底已經解封開放,但今年以來,中國股市表現仍軟弱無力,無論是滬(上海)、深(深圳)股漲幅在亞股都是後段班。
中國股市今年表現不理想,說穿了,除了股民對景氣與經濟復甦沒信心,更重要的是外資對中股也搖頭,使得疫情過後,在亞股當中,國際資金的眼光集中投向日本、台灣及韓國股市,近期資金更往印度或越南流去。
檢視中國幾大指數表現,上海綜合指數(滬)今年以來僅上漲4.33%、上海A股僅漲4.34%、深證成指(深)下跌0.43%,不但輸給亞股「前段班」的日、台、韓,也輸給印度、印尼及菲律賓等亞洲國家。
尤其,上海綜合指數去年跌幅逾15.13%,深證成指也大跌25.85%,理論上今年應該有底氣補漲反彈,結果卻還是反彈無力。
從外媒報導及國際機構統計,過去一年來,外資在亞洲新興市場股市,淨匯入金額逾410億美元,超過對中國淨匯入330億美元,是6年來首度領先中國,顯示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前景並不樂觀。
尤其,中國四處仍可見緊縮監管政策,對外資來說,這就是風險,更何況疫情過後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化疑慮仍存在,又搭不上AI人工智慧議題列車,讓中國只能乾瞪眼,看著一樣是亞股的日台韓股票,持續搭著順風車往前。(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