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青紅燈》蔡政府的「居住正義」

2023/07/12 05:30

蔡政府任內已祭出多項打炒房措施,凸顯其落實「居住正義」的決心。(資料照)

近期蔡政府再度出手打炒房,繼中央銀行第2戶限貸7成後,政院拍板囤房稅2.0,除調高稅率外,並採全國歸戶,對照財政部過去反對全國一致的囤房稅,政策轉變難免引發質疑。事實上,蔡政府任內已祭出多項打炒房措施,從央行5波信用管制、房地合一2.0、實價登錄2.0、平均地權條例、到囤房稅2.0等,打炒房力道史上最重,凸顯其落實「居住正義」的決心,部分人士批評選舉考量其實有失公允。

不過,蔡政府打炒房的力道、手段及時機等仍有討論空間。以第2戶限貸7成為例,儘管部分民眾可以「先賣後買」、「登記配偶或子女名下」等方式解套,但不少自住購屋者採「先買後賣」模式,避免換屋過程「無家可歸」;何況,單身族的換屋需求也不該被漠視。所幸,央行這次願意傾聽外界聲音,週一宣布換屋族切結1年內出售舊屋可不受限,讓小資換屋族得以解套。

至於囤房稅2.0,財政部2年多前曾提出5大理由反對,包括:囤房定義困難且複雜度高;稅額易轉嫁房客;城鄉房屋價格差距大,訂定全國統一標準不易;無法促使資金雄厚屋主釋出房屋;以及韓國加重持有稅效果不彰。如今,蔡政府立場轉變,財政部更以出租房屋稅率調降為由,改口稅負不會轉嫁;但「租屋黑數」多為規避綜所稅(租賃所得),即使囤房稅調高,房屋持有稅仍偏低,能否產生誘因,恐怕還有疑慮。

近年來因景氣趨緩、升息效應,加上政府打炒房措施,房地交易明顯萎縮,儘管房價修正尚不明顯,但與營建成本高漲、缺工等問題有關,政府繼續加碼打炒房,效果是否鈍化值得觀察。此外,我國自有住宅比率已超過85%,蔡政府的「居住正義」要做到什麼程度,可能也要進一步思考;「居住正義」非一蹴可幾,若要打房打到讓所有人都買得起,恐怕不切實際,加強租金補貼、社宅政策等,應是比較務實的作法。(鄭琪芳)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