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月CPI年增率為零,較5月下降0.2個百分點,並低於年增0.2%的預期。(歐新社)
6月CPI年增率為0、2年來最低
PPI年減5.4%、7年半最大跌幅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零,創二○二一年以來最低;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五.四%,創七年半以來最大跌幅,顯示中國內外需求疲軟。保銀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說︰「中國通縮的風險非常真實。」
疫後復甦停滯 須推更多刺激措施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六月CPI較五月下降○.二個百分點,並低於年增○.二%的預期。排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CPI,也從五月的年增○.六%降至○.四%。且六月PPI跌幅加深,大於五月的年減四.六%與分析師預測的年減五%,已連續九個月下跌。
這些指標進一步證明中國疫後復甦陷入停滯,而對通縮的憂慮衝擊信心。彭博經濟學家曲天石表示,價格方面的動能減弱,顯示需求疲軟,使增長前景陷入陰霾,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必要性有增無減。仲量聯行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分析,PPI跌勢擴大反映房地產、營建部門及工業生產欲振乏力。
麥格理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指出,「中國無疑面臨嚴重的通縮壓力」,如果通縮的預期固化,恐出現需求疲軟與價格下跌相互作用的向下螺旋。巴克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認為,中國政府必須穩住房市、提高消費者與企業信心,才能打破通膨放緩或通縮螺旋。
未出現通膨 暴露經濟結構性問題
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沒有如多數國家疫後出現通膨,暴露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家庭資產負債表惡化,抑制消費支出。澳盛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表示,中國政府必須將焦點從供給面政策轉向解決需求的措施,「現在的問題是供應過剩,通縮衰退循環的風險正加劇」。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蔡昉呼籲當局,應將刺激的焦點從投資轉向消費,並鬆綁戶口制度,以協助釋放一.八億城市農民工的消費力,這樣可以更直接對應中國現實的經濟堵點和短板。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