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專案完成練兵 興達海基拚技術輸出

2023/06/30 05:30

興達海基在沃旭專案累積技術,中能專案更整備能量,未來承攬穩定的訂單後,要爭取成為台灣第一家離岸風電水下基礎技術輸出的廠商。(興達海基提供)興達海基在沃旭專案累積技術,中能專案更整備能量,未來承攬穩定的訂單後,要爭取成為台灣第一家離岸風電水下基礎技術輸出的廠商。(興達海基提供)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興達海基和供應鏈都很辛苦!」興達海基董事長洪寳團直言,因為「我們完完全全國產化」;興達海基在沃旭專案累積技術,中能專案更整備能量,未來承攬穩定的訂單後,要爭取成為台灣第一家離岸風電水下基礎技術輸出的廠商。

興達海基的第一個沃旭風場專案,共與國內二十二家供應鏈廠商建立合作關係,因百分之百在地化生產,興達海基成為台灣首家全自製水下基礎的廠商;洪寳團解釋,第一個專案是建立技術,到第二個自家中能專案,合作供應鏈更多,高達二十七家,且開始規模生產,每月最大產能達到三座,已展現興達海基潛在的國際競爭力。

但本土供應鏈也遇到國產化放寬的挑戰,政府在第三階段風場開發中,為兼顧國內產能與每年一.五GW開發能量,規定國產化水下基礎僅需占六十%,且其中四十%的零組件開放進口,目的是要讓承攬商可以用較低價格自國外取得零組件。

另外,有少數開發商將國外詢價結果作為和國內承攬商議價的工具,要求國內廠商以國外同樣價格承攬水下基礎;洪寳團分析,國外水下基礎供應商競爭者多是越南、印尼及南韓,過去為造船廠商等,除有一定技術外,設備更都已攤提,與台灣在折舊費用、技術的基礎有所差異,無法相比。

洪寳團更道出先前兩大專案辛苦之處,因為水下基礎需要高階焊工,興達海基除了傾力培育之外,為了趕上交期也引進高階焊工,才完成艱鉅任務。他強調,訂單穩健非常重要,因為工程進度、技術都越來越順,如果沒有專案,不僅會影響到興達海基,還有二十多家的供應鏈廠商;另外,兩專案中,練就一身功夫的高階焊工也可能要再另謀出路,人才流失恐又面臨缺工問題。

他說,中鋼集團及興達海基配合政府的政策投入風電產業,「這幾年離岸風電確實也發展得有聲有色」,興達海基和國內供應商合作,產自興達海基的水下基礎絕對是百分之百國產化,技術既然已到位,初期龐大投資除要從合理價格的訂單回收外,盼政府也能支持國內業者,借鏡美國、歐洲、日本和南韓對水下基礎製造商的補助,從資本支出、先進製程生產及強化供應鏈都有補助,以扶植風電產業。

興達海基也強調,透過產能最大化、精進自動焊接技術、進行流程管理並與供應商共創價值、重新設計國內外技術與零件自製與進口的合理比例等四大發展面向,朝向成為台灣第一家離岸風電水下基礎技術輸出的廠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