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晶、茂迪、聯合再生等台廠都表示,目前模組供應充足,並無缺貨問題。(記者張慧雯攝)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太陽能系統業者近來又放話台製模組產能不足,希望能源局加速開放東南亞模組進口;包括元晶、茂迪、聯合再生等台廠都表示,目前模組供應充足,並無缺貨問題,且明年上半年各家擴產的產線均投產,大尺寸的M10年產能高達二千四百MW,明顯超過二GW、沒有不足的問題。
台廠太陽能M10模組年產能(資料來源:各業者 製表:記者張慧雯)
業者指出,有鑑於M10模組需求量越來越高,幾乎所有電池廠、模組廠都斥資將目前的產線變成M10尺寸,以電池廠中美晶來說,今年初宣布與友達合作,將供應大尺寸高效能M10 PERC電池,用於友達太陽能模組。
元晶今年三月底也宣布取得十九億元聯貸案,作為擴產新一代大尺寸M10產線,預計第二季末量產,成為國內M10產能最具規模的電池及模組廠,目前元晶有三條M10產線、年產能可達一千二百MW;茂迪及聯合再生也將建置M10產能。
在台廠積極擴充產能之際,市場傳出系統業者抱怨台製太陽能模組產能不足,希望能源局加速開放東南亞模組進口,讓上游業者一片錯愕。業界人士指出,國內模組產能充沛、足夠應付需求,不懂「不足」這消息從何而來,只能說東南亞進口模組價格「超便宜」,許多系統業者想用便宜模組降低成本。
業者私下透露,東南亞電池製造成本與台灣電池成本差不多,加計模組材料、管銷費用、運費等成本至少每瓦三十四美分,且美國平均售價每瓦三十八美分,但台灣平均售價每瓦竟不到三十美分,讓許多台灣模組廠不禁懷疑到底是哪來的?
東南亞模組未經檢測 損毀恐無保固
業者分析,東南亞模組不僅以低於成本價在台灣削價競爭,且東南亞進口模組只要在能源局登記即可,完全不用經過檢測,未來是否耐得住強風、颱風完全不可知,一旦損毀也無保固,太陽能電廠業主恐得自求多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