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表示對董事會改選結果「遺憾但不意外」。(資料照)
新光金(2888)經營權大戰上週落幕,改革派拿到10席、3分之2董事席次,大獲全勝,公司派僅拿到5席;股東會結束後,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發表聲明,其中一段講到這是一場「委託書強壓實際股權」的大戰,抨擊主管機關此次對委託書規則違反的現象視而不見。
新光金公司派真的全敗在委託書嗎?如果照市場估算,公司派這次自己可控制的股權約14%、改革派約7%,但改革派委託書徵求得到38%股權支持,公司派僅有約4%,而持股20%的外資應該有3分之2支持公司派,改革派則較少,但算一算改革派自身持股加上委託書、外資,應該可掌握過半股權。
從這點來看,委託書的確很重要沒錯,但並非全部掌握委託書通路商資源的一方就一定勝出。這次改革派在委託書徵求能這麼順利,在第一線的通路商感受最明顯,很多長期持有新光金的股東,不是看上一張小小的摩斯漢堡套餐券,在交出委託書時常是邊罵新光金經營階層長期經營不善,股價始終在票面以下,新壽曾經是兩大壽險公司之一,但如今卻遠遠落後國泰人壽,也被其他壽險公司迎頭趕上。
假如今天新光金公司派經營成果斐然,小股東們就算再遠也會把委託書拿給公司派,因為只有保住現在經營者,才能維持股東權益,但之前的新光金給了股東什麼成果?
新光金公司派這次會被狙擊,關鍵在於長期股價偏低,這反映的是公司經營階層能力,否則公司派可控的股權,相較許多金控的公司派還高,結果卻輸了這場賽局,因為股價低、狙擊的成本相對也較低,因此只有拿出經營實績、股價反映經營成果,才是確保經營權的不二法門。
不過,金融業中,仍有很多公司派可控制的股權在10%以下,因為自以為股本大、外人要砸錢徵求委託書的成本高,但新光金這次活生生的案例,顯示公司派除了要有經營實績外,持股比重若低於20%也會引人覬覦,所以大股東們千萬別太「靠勢」,況且委託書通路商也不是鐵板一塊,別丟了經營權才來懊悔、怪東怪西,而不好好檢討自己!(陳永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