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銀行對中國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參與度已降至逾十年來最低水準。圖為中國股市資料照。(路透)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十一日報導,外國銀行對中國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參與度已降至逾十年來最低水準,凸顯外銀在中國封閉的金融體系中難以立足。
參與金額僅占總額的1.2%
今年截至六月,外國銀行參與金額二.九七億美元(九十一.三億台幣)的IPO,僅占總金額的一.二%,比Dealogic二○○九年開始蒐集該數據以來的任一年度都低;當年按金額計算,外銀參與約一半的IPO,去年的三.一%為開始記錄以來第三差。
在中國股市進行的IPO,經常吸引中國國內投資人的龐大需求。今年中股的一○九件IPO,共籌資二六○億美元,但沒有一家美國銀行參與,僅瑞士信貸和德銀擔任主辦銀行。
上述數字顯示,由於中國實施不同的監管和盡職調查要求,外銀在快速演變卻受保護的中國市場,很難維持有意義的存在。過去三年,中國實施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也限制外銀進入中國市場,拉大了外銀在中國子公司和海外總部之間的距離。疫情爆發前的二○一九年,在上海和深圳兩大中國股市,外銀參與了約五分之一的IPO,此後這個比率逐年下降。
中國監管措施令人卻步
某外銀亞洲分行的高級主管表示:「上海每週有數十億美元的IPO,主辦的銀行幾乎都是中國國內銀行,外銀在中國雖有分行,卻很少參與這些交易。」
另一因素是中國對外國機構進行嚴密盡職調查的擔憂,國際銀行幾位高級主管表示,他們經常對參與中國IPO猶豫不決,因為實在很難進行內部流程所需的盡職調查。這些高級主管也說,與美國相比,中國IPO對機構投資人的依賴程度較低,而對散戶投資人的依賴程度較高,這意味外銀的傳統模式不適合中國市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