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表
記者吳欣恬、王孟倫/專題報導
去年新台幣大幅貶值,造成壽險業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大增。3月初壽險公會出手,向金管會提出修正外匯價格準備金相關規定,並獲採納,於3月24日新制上路。不過,有信評機構憂心,修正後是給壽險業更多外匯管理彈性,但外匯準備金水位可能減少,導致外匯波動能力恐下滑,要慎防不利於壽險業的長期穩健經營。
去年新台幣重貶9.83%
去年新台幣一年內貶值幅度為9.83%,壽險業外匯準備金的累積餘額增至2,289億元,比2021年底439億元,增加1,850億元,顯示新台幣大幅貶值,導致壽險業的外匯準備金提列金額暴增的情形。
尤其,到了今年,各項國內外因素引發新台幣匯率劇烈波動,使得避險成本隨之大幅走高,壽險業者為了有效因應匯率風險,只能繼續提高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提存額度。
蠟燭兩頭燒 提存準備金、增加避險成本
新台幣貶值時,壽險業必須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加上購買其他衍生性商品進行避險,可以說是「蠟燭兩頭燒」,雙雙嚴重衝擊壽險業獲利。
因此,3月初壽險公會邀集會員公司討論,凝聚業界共識後,向金管會提出修正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應注意事項中,有關準備金累積上限的計算基礎、沖抵下限相關規範,以及在傳統避險部位增訂「晴存雨糧機制」等建議,獲金管會採納,進行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應注意事項的修正。
對此,壽險公會表示,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是業者除了採用傳統避險工具以外的機制,更有效的強化面對突發匯率風險的韌性。
不論是2026年接軌IFRS 17和ICS2.0,或是面對當前全球經濟的嚴峻挑戰。壽險公會表示,隨時會配合主管機關,不斷滾動檢討外匯價格準備金的機制,在適當時機也會協助業者向主管機關提出建議,並跟隨主管機關監控注意市場變動。壽險公會提醒,業者也應強化匯率風險管理能力,希望壽險業者都能穩健經營。
信評示警 因應外匯波動能力恐下滑
不過,中華信評對此做出報告,肯定金管會此舉能使業者更有效面對匯率波動對獲利帶來的影響,但也提醒,釋出更多外匯準備金抵銷避險成本及強制提存準備金基礎可能降低,代表業者對外匯波動影響的緩衝能力可能變弱。
中華信評表示,由於外匯準備金水位可能降低,因此,壽險業者若忽略風管,匯率變動帶來的傷害可能會更大。
新制上路後,壽險業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從3月的2,030億元,提高到4月2,100億元,增加70多億元,顯示新制實施後,業者仍有固定提存,因此整體水庫水位還是在上升。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