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青紅燈》》碳權概念股有點瞎

2023/06/06 05:30

上個月底證交所召開董事會通過成立碳權交易所,這是好事一樁,不過證交所董事會非常罕見的特別針對單一事件提出示警,「投資人購買碳權相關股票宜注意投資風險,並不是種樹、買地、用綠電就可以獲得碳權」。

證交所董事會成員除了券商、銀行等專業金融業人士外,還有多位知名教授,另外還有一位來自台電的副總,相信董事會對碳權有一定的研究,尤其台電是排碳大戶,想必更有深入的了解。

有些人可能認為買了一塊林地,上面有很多樹,以後就可以準備賣碳權,但實際並非如此,原本已種好的樹林,已經在吸收二氧化碳,沒有碳權可言,必須要新種的植物,能再多吸收二氧化碳,才會有碳權,所以檯面上所謂有林地就有碳權的碳權概念股,根本是假題材。

被外界認為是碳權指標股的華紙(1905)上個月中召開法說會時,法人關心它的碳權有多少?華紙因為在花蓮有一個「木質素暨汽電共生」全台最大生質能發電系統,每月約可生產1萬多張綠電憑證,預計今年6月可供首批交易的綠電憑證將有2萬多張,後續每月都有1萬多張可交易,一張1千度電,一度電約2~5元,帶動股價大漲;但幫華紙算一算,綠電憑證每個月頂多貢獻華紙5、6千萬元營收,相較華紙一個月營收160億元,只能說是九牛一毛,而且生產綠電也要成本,華紙今年首季獲利20億元,綠電能貢獻多少獲利?

證交所董事會講得很明白,森林、土壤不會自動產生碳權,相關專案須經完整性、適用性評估及外加性檢視,並經查證、認證及審議等程序後才會核發並轉為可買賣的碳權。因此,投資前應對碳權有正確認識,審慎評估相關股票之投資風險。

所以現在回頭來看這些碳權概念股,只能說題材大於實質,有些個股的故事甚至有點「瞎」,編故事、說故事的人有一套,但聽故事的人,可得明辨真假才好!(陳永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