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WTO的吶喊

2023/06/06 05:30

WTO預測今年的全球貿易僅成長1.7%,比去年的2.7%更低,且均不如同一年的經濟成長率。(路透)

◎歐陽書劍

美中科技、貿易戰在全球最大進口國與最大出口國之間,設下無形柵欄,而過去三年的肺炎疫情,更牽制了跨境的實體移動,使國際貿易的成長率小於經濟成長率成為常態。面對結構性的圍牆愈築愈厚,連世界貿易組織(WTO)也發出無力的吶喊。

根據WTO統計,從一九九五年WTO建立後,一直到二○二二年間,平均每年的全球貿易量、貿易金額分別成長四%、六%;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資料則顯示,最近三十年來,全球經濟年成長率高於四%者,約僅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國際貿易成長率高於經濟成長率的現象,過去經常可見,而出口也成為部分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引擎。

經濟現象不會永遠保持不變。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二○二二年及二○二三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分別為三.四%及二.八%,在高物價的壓力下,疫後經濟進入調整期;不過,貿易表現更顯停滯,WTO預測今年的全球貿易僅成長一.七%,比去年的二.七%更低,且均不如同一年的經濟成長率;經貿關係已經改變。

面對疫情及美中對抗後的經濟現狀,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全球化已死」,而WTO秘書長Ngozi Okonjo-Iweala與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上週則共同發表「國際貿易依然可以促進繁榮」的文章,擔心各國形成不同經貿聯盟,認為全球合作才能解決問題,同時認為在供應鏈移轉、多樣化的過程中,應能給過去無法進入經貿體系的國家一個新機會,而有「再全球化」現象。

「化」有一種轉變的意思,再全球化是重新整合,去全球化則是反向分裂,但「全球化已死」應該不代表各國之間立即的分離,而是關係從緊密走向疏遠。若將國際貿易的深化視為經濟全球化的過程,則全球化在二○○八年達到高峰後,確已開始走下坡;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二○○八年全球商品與服務的出口約占全球GDP的三十一%,其後從未再創新高。

從經貿的角度看,一個美好的社會是一個沒有關稅及非關稅障礙的世界,貨物可以跨過邊境自由流通,企業隨時能在另一個國家依其國內標準投資設廠;然而,現實社會充滿著保護與對抗,要將所有的國家同時拉在一起,共同簽署同一自由貿易協定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過去WTO樂見部分國家之間先簽署協定,再慢慢聯合,像拼圖。

然而,過去客觀環境自然塑造了經濟聯盟,如今的聯盟,卻是主觀意願形成,美中帶頭的區域與區域間,並沒有想要進一步聯合的意思,WTO對區塊整合的看法因此改變,可是區域協定的性質依然不變,還是只有利於會員國。

WTO現在還需高叫國際貿易可以促進繁榮,令人擔憂,因為現實社會經常如此:愈是缺乏的東西,就喊得愈大聲,不管是道德、民主、禮貌,或是全球化,都是這樣。因此,在去全球化與再全球化的過程中,雖然變數難以掌握,但至少要記得選對貿易夥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