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轉變需要時間

2023/05/08 05:30

2023年第一季上市櫃電子公司獲利衰退居多,雖有急單挹注,不過仍交出難看的成績單。(資料照)

■魏錫賓

物價升幅減緩,但利率竄高,全球經濟看弱,世界貿易組織(WTO)估計2023年貿易量年增率將只有1.7%,還低於全球平均GDP的成長率。2022年下半年後海運業績已因此急墜,出口產業也深陷庫存調整期;非常仰賴國際市場的電子廠,仍不易從歐美的景氣浮沈中脫身。

疫情時的遠距生活,帶給電子產業過去2年多的意外榮景,但外在經濟環境隨疫情持續改變;從去年下半年起,出口廠商先後經歷提早消費後的冷卻期、利率急升後的停滯期,而見營收開始衰退。今年以來出口不振、新接外銷訂單益見低迷,更重挫部分電子大廠的業績與信心。

2023年第一季電子產業表現不佳,獲利遠低於去年者不少,而截至昨天為止,已公布4月份營收的上市櫃電子公司,除通信網路外,相較於去年同期,也仍以衰退居多。上市半導體類股的平均營收,與3月相較雖已幾乎持平,但比起去年同期,負成長幅度繼續擴大;主要電子大廠業績或許正處在谷底,可是不見強烈的反彈跡象。

急單搶救不及 電子業成績單難看

在前2、3年電子業欣欣向榮的獨特歡呼中,去年上半年就有異聲出現,走弱的趨勢在下半年更加明顯,「去庫存」已常見於業者展望未來的討論中。今年第一季部分廠商雖一度獲急單挹注,不過顯然不足於改變景氣方向,電子業整體交出了難看的成績單。

營收表現為落後指標,可是從歐美景氣走緩、外銷訂單降低觀察,未來幾個月仍難以樂觀。我2022年製造業產值17兆餘元,其中電子零組件就占5兆餘元,以產業結構來看,電子業是最重要的產業,經濟成敗自然都難脫電子產業表現的影響。

我國經濟成長率過去長期高於全球平均值,疫情中表現也相對較佳,就因電子業處於成長階段,且得利於疫中生活型態的轉變;如今電子業重新調整營運腳步,整體經濟受衝擊也難以避免。不過,電子業的範圍相當廣泛,有半導體、電腦、光電、通信等各種類別,而且從上游至下游包羅萬象,技術層次、應用範圍都不相同,有些如同生活必需品,不能或缺,部分類似某種水果,有其他替代品;因此,廠商的調整過程會有差異,受產業不景氣衝擊的程度、時間也會不一致。

2023年已過了三分之一,部分電子廠累計營收甚至較前一年減少5、6成,未來幾個月雖有旺季效應,但歐美經濟並不看好,因此電子業是否已度過谷底,恐仍難下定論。

營收未如預期回春 股價漲跌不一定同步

美國聯準會(Fed)的政策利率急升五個百分點,仍用超過一年的時間;景氣循環變化,顯然需要時間推展、消化。電子業的基本需求不會不見,可是從急消費到不消費、緩消費,不是一夕改變,訂單要再如雪片般飛來,依然要有一定的等待;然而,股價與業績,一向不大會同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