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證券新規 納管台商境外掛牌

2023/05/07 05:30

中國證券新規三月底生效,殃及以中國市場為主要營運主體的台商,至境外上市須向中國證監會備案。圖為中國台商組織「台企聯」在北京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中央社資料照)

有夠鴨霸! 第三地控股在海外上市 也需中國證監會「點頭」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中國「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上路,雖然始於中美資本戰對抗,主要目的是「強力保護國家安全」、對所謂數位巨頭美股掛牌的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股結構;VIE)全程監控,但新規將殃及以中國市場為主要營運主體的台商,恐被中共鴨霸「長臂管轄」。

以中國為營運主體企業 列為對象

新規於三月底生效,規定以中國為營運主體的境內企業,若想於香港或美國等境外交易所上市,須向中證監備案溝通申請,備案要件包括「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出具的安全評估審查意見」;簡單來說,就算台商在第三地的控股公司想在中國境外掛牌,只要營運主體是在中國,都得先經證監會「點頭」才行。

根據中國商務部到二○二一年底最新統計,最大投資來源地為香港的一兆四四三○億美元,其次是英屬維京群島的一千八百億美元,台灣為七一三億美元(約二兆一三九○億台幣),台商西進表面上看來遠不如香港、甚至還比日星韓來得少。

但若對比去年台股上市公司投資海外子公司彙總表,最多的是英屬維京群島的一一二○家、其次是香港的九四七家,顯示不少上市公司是透過第三地的免稅、低稅負天堂轉道西進,實際金額絕對比中國商務部統計大得多。

再對比上市公司到去年底西進中國累積投資金額達二兆二二七○億元,投資約五千家子公司、其中逾九成透過第三地、不到一成自台灣直接投資;另根據投審會到今年三月底最新統計,累積核准赴中投資金額達二○四一億美元(約六兆一二三○億台幣)。這都凸顯就算扁政府時代已開放直接赴中投資,但開放西進三十二年來,絕大多數台商還是寧可選擇間接投資。

以某電子代工大廠為例,先是透過設於英屬開曼的控股公司、再增資另一家開曼子公司或英屬維京群島子公司,轉了一圈後才投資位於中國煙台的子公司;另一家食品大廠西進控股子公司不是設在開曼就是香港,也是轉了一圈再投資。也就是說,中國證券新規可長臂管轄台股,且可能受影響的台商比檯面上的還多得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