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風電區塊2階段 選商、融資引關注

2023/04/28 05:30

大小風場融資比較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離岸風電」是政府近年戮力發展及規劃的課題。而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中的第二階段(即三-二)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選商,針對單一風場開發裝置容量,各開發商持不同意見。

單一風場開發裝置容量,各開發商持不同意見。(資料照)

不少風場業者和供應商希望因應國際產業挑戰與趨勢,將首輪競標之五○○MW(五十萬瓩)風場容量上限提高至一GW創造經濟規模,降低發電成本,而各開發商可按自身能力彈性選擇競標規模,鼓勵多元發展;但也有開發商持相反意見,認為風場容量放大可能導致採取專案融資難度攀升,中小型開發商參與投資阻力更大。

有關風場規模大小是否會影響資金籌措困難度?台北大學經濟系兼任助理教授劉名寰表示,風場規模與融資難度有關,但不宜直接劃上等號。

首先,風場融資時,銀行機關評估專案是否可行的重點,非僅看融資總額,開發商本身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態、專案施工規劃及經驗、購售電合約架構及風險管控等都是評估重點;換句話說,若開發商本身財務及技術能力足以說服銀行,融資總額的問題就不大;若一GW或更大規模風場有助於降低建設成本,改善風場財務,甚至有利於融資。

其次,根據金管會資料,二○二二年底本國銀行全體淨值扣除三間純網銀後約四.三兆,其五%約為二一○○億,即使一GW風場全額採取國內無擔保貸款,也低於銀行法規定的五%;況且風場資金籌措模式不僅限於本國銀行提供專案融資,市場上資金提供者類型多元,開發商也可採用不同的資金籌措模式,例如出口信用保證機構(ECA)、壽險、外銀在台分行參貸,甚至是發行綠債等。多元募資方式亦有助於促進金融產業發展。

劉名寰強調,面對能源轉型,當前最迫切的議題,應是如何加速提升再生能源占比。針對過去幾年離岸風電建置有延遲狀況,立法委員洪申翰也於本週一質詢,過去幾年除疫情外,漁業、滑樁及融資議題皆造成工程延宕,未來經濟部應就財務、技術和利害關係人溝通面向嚴格選商;經濟部長王美花也回應說將重新審視選商機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