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歐盟商會公布最新報告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的科技領域自力更生,正造成越來越多在中國營運的歐洲企業重新思考其研究與發展計畫。(路透檔案照)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歐盟商會公布最新報告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的科技領域自力更生,正造成越來越多在中國營運的歐洲企業重新思考其研究與發展計畫。
中國政策轉變 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指出,隨著歐企在中國當地的合作公司、無論國企或民企,越來越多採購使用中國製產品,或完全排除與美國有關零件,歐企對投資中國的研發漸感猶豫;「若未來一、兩年不知道產品能否被列入採購清單,投資研發機率將接近零」。
彭博報導,許多在中國的歐洲企業正面臨華為等指標企業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這些在地企業正積極開發自己的產品,以取代外國軟體與電路裝置;其他中國公司、例如國家支持的浪潮集團(Inspur),也推展伺服器與雲端運算領域的研究及擴張,該集團押注官方的支持及中國客戶將偏向使用本國產品。
根據歐盟商會調查,五十二%受訪者表示,中國官方政策轉變,已對歐商在中國研發活動或策略產生負面影響;另二十六%表示,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圍堵也有負面影響。這項針對一○七家歐洲公司進行的調查,仍壓倒性地將中國防疫清零措施列為最大負面衝擊。
報導還指出,今年一、二月對歐洲企業進行的訪談中,一些歐商對中國供應鏈的限制感到憂心。某資通業者透露,中國一家國企客戶告知他們,如果想持續成為「中國製造」的合格供應商,必須將技術與研發在地化;另一家製造業者說,中國民企擔心政治壓力將迫使他們選擇整個價值鏈都在中國的供應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