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陷非典型通縮 人行寬鬆也難振興

2023/04/20 05:30

全球貿易降溫,外貿訂單銳減,中國各大港口的空貨櫃堆積成山。圖為今年1月中國南京港進出口貨櫃碼頭。(法新社)全球貿易降溫,外貿訂單銳減,中國各大港口的空貨櫃堆積成山。圖為今年1月中國南京港進出口貨櫃碼頭。(法新社)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路透報導,分析師指出,儘管中國經濟已從疫後復甦,但第一季樂觀的經濟數據掩蓋了國內外需求的疲弱,經濟中的通縮壓力加劇,中國人民銀行有一堆理由可以放鬆貨幣政策,但創紀錄的信貸成長限制該行提供貨幣支持的空間,令中國人行頭痛不已。

Q1經濟數據雖樂觀 但信貸成長也創新高 貨幣政策陷兩難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研究部高級經濟學家董晉越表示:「中國正進入非典型的(atypical)通縮週期,這意味了經濟復甦當中存在著通縮風險。」

儘管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達四.五%,但三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七%,為二○二一年九月以來最慢增幅,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二.五%,為連續第六個月下跌,增加中國人行降息或向金融體系釋出更多流動性的壓力。

但分析師和中國政府智庫表示,因需求面出現結構性限制,降息或釋出流動性的做法不會帶來多大益處,加上中國債務負擔已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近三倍,這種做法更可能引發金融危機;中國第一季新增人民幣貸款較去年同期創新高。

中國人行三月首度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RRR);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中國人行仍有空間調降利率和RRR,但不能高估其效果,在流動性充足、需求卻未跟上情況下,提供更多的資金是沒用的,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

中國的家庭消費成長過去數十年來一直落後投資和製造業擴張速度,許多經濟學家點名這是中國最主要的結構性弱點,而沒有太多跡象顯示,這個趨勢即將出現轉變。

中國三月零售銷售增幅確實超越工業產值增幅,但分析師指出,這主要是因為去年防疫封控措施重創消費者而造成的基期低,並非家庭需求真的強勁復甦。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