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昨在立院指出,台灣去年對中國的貿易順差高達1千多億元,並稱「靠這順差,中華民國才能生存耶」;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答詢指出,台灣對中國農產品是「貿易逆差」,中國農產品輸入台灣貿易額,是台灣農產品賣到中國的2倍以上。 (取自國會頻道)
農委會答詢表示:台灣對中農產貿易是逆差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中國商務部日前突襲宣布將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昨卻在立院經濟委員會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讓台灣受惠許多,並指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順差國,「靠這順差,中華民國才能生存耶!」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則表示,台灣對中農產貿易是逆差,中國農產輸入台灣貿易額是台灣農產賣到中國的兩倍以上。
中國農產輸入台貿易額411億 台農產輸入中國僅204億
中國對台灣進行的貿易壁壘調查,涵蓋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二四五五項商品,其中一○六六項是農產品與加工品。但事實上,多年來我國已准許九八三五項中國農、工產品進口,比重近八成。
廖國棟昨則在立院質詢時表示,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順差國,更引用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指出,台灣去年對中國的貿易順差達一千多億元,「靠這順差,中華民國才能生存耶!」
陳駿季回應,台灣對中國的農產貿易是逆差、而非順差,台灣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貿易額約二○四億元,中國農產品輸入台灣則約四一一億元。
農委會:中國貿調 政策目的大於實質目的
民進黨立委賴瑞隆指出,台灣和中國產品貿易往來約廿年來都無太大改變,質疑中國此時調查貿易壁壘動機與目的;陳駿季答詢表示,中國此舉「政策目的大於實質目的」,也表示中國提出貿易壁壘調查前,並未和我方溝通,中國和我國都是WTO(世貿組織)會員國,若彼此有市場爭端,會先經雙邊協商,而非直接啟動調查,直言這是非常不友善的舉動。
陳吉仲喊話 籲中回歸協商機制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上網路節目被問及中國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是否為取消ECFA的前兆,他表示目前並未得到相關資訊,此為跨部會議題,政院會討論;至於貿易壁壘調查部分,兩岸先後加入WTO,當時我國並未跟中國談判農產品相關問題,若要討論,仍應回到協商機制,若談不攏,才會到WTO尋求解決。
ECFA早收清單中,台灣部分農產品免關稅,一度台灣輸中農產品貿易額高達六十幾億元,中國陸續對台灣農漁產品祭禁令後,去年輸中農產品貿易額僅約十五億元,陳吉仲說,農產品價格仍維持穩定,加上持續開拓其他市場,我國農產品出口倚賴中國情況已大幅減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