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超級電腦》AI人才短缺 產官恐互搶人力

2023/04/05 05:30

灣國家級超級電腦「台灣杉3號」,為精準健康大數據平台提供支援。(科技部提供)灣國家級超級電腦「台灣杉3號」,為精準健康大數據平台提供支援。(科技部提供)

〔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ChatGPT掀起各國企業AI(人工智慧)競逐戰,但對台灣而言,AI人才短缺也是嚴重問題。訊能集思事業發展副總裁黃逸華指出,企業爭相投入AI領域、極需人才,但台灣成本思維重、企業都想要「即戰力」,政府又同時在推進AI基礎模型、研究單位也需研發人才,產業、政府恐會互相搶才,短期間內AI產業人才問題難解。

黃逸華說,AI產業需要的人才可分為程式設計、算法研究與發展策略三個層次,最高階的策略人才需對AI趨勢、技術與產業都有所掌握,是長期發展的關鍵;但因為AI前期投資長、耗費時間久且收穫慢,願意耗費資源投入研發的企業不多,人才易於轉向更有「錢」途的領域,整體社會文化的結構性問題造成研發、創新人才缺口,碰上產業需求因ChatGPT大爆發,人才荒恐將越發嚴峻。

國際軟體巨頭衝刺AI,而台灣鬧人才荒,也常從軟體業找人「頂著用」。環球睿視執行長蘇育民指出,台灣AI公司的RD(研發工程師)與BD(商業發展人才)都很缺乏,尤其台灣大專院校並沒有「AI系」,公司多從資工、資科、資管等系所,或大數據與資料探勘領域招人,且最好是出身相關實驗室的高學歷人才;若從商業面來看,PM(專案經理)、業務最好也具備AI專業,才能應對各應用領域的客戶。

引進外國專才 當務之急

意藍資訊總經理楊立偉直言,台灣更缺乏具訓練大型基礎模型經驗的專家,產業面臨AI專才、師資、實驗室短少問題,培育、引進外國人才成當務之急。

黃逸華感嘆說,台灣社會並不鼓勵創新,早早投入資源的公司很容易「死在沙灘上」,恰恰與AI產業前期投資負擔大的特點背道而馳,AI產業除須技術人才,也要能將技術實際嵌入應用場景,才可能實際使用與獲利,學界、研究單位到產業應用之間的人才缺口同樣很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