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電子設備白皮書 促擴大產創條例

2023/04/01 05:30

台灣電子設備協會昨發布白皮書,提出十二項建言,建請政府擴大半導體設備「產業創新條例」,加速國際供應鏈在地化 。(記者陳梅英攝)

提12項建言 盼打造台灣國際供應鏈生態圈

〔記者陳梅英、廖家寧/台北報導〕台灣電子設備協會昨發布白皮書,聚焦三大主軸、提出十二項建言,協會理事長、也是漢民科技副總林士青表示,發展半導體技術自主化的同時,建請政府擴大半導體設備「產業創新條例」,加速國際供應鏈在地化,透過結合國際大廠落地在地化的技術引導,打造屬於台灣完整的國際供應鏈生態圈。

經濟部:產創條例對象 不限業別

對此,經濟部官員表示,產創條例的補助對象不限業別,小規模企業就適用產創條例第十條之一;另,在協助台廠打進國際供應鏈方面,台灣具有完善的產業生態系優勢,國外大廠來台設廠有在地化採購需求,國內小廠能提供相關所需零件、材料,彼此形成互補互利的雙贏局面。

業界憂抵減輸對手 難與國際競爭

白皮書召集人、也是前均豪董事長葉勝發呼籲,政府應提出具備國家戰略意義的半導體產業政策,希望台灣半導體設計、製造與封裝持續領先,也能帶動材料與設備發展。

葉勝發指出,影響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四個因素為製程、人才、設備與材料。美國將設備、材料與人才堵住,讓中國跟不上且還往下走;美、日、韓都砸下重金發展半導體產業,如美國晶片法案匡列三九○億美元補助建廠或半導體設備,日本提出六千億日圓補助半導體業者建廠與設備費用五十%,韓國則讓大企業最高享有四十%研發抵減與十%設備抵減。

葉勝發說,台灣設備與材料發展已經落後,且只有一部產創條例,在投資與研發抵減遠遠不及對手下,如何與國外競爭?全世界都在發展半導體,現在台積電贏世界三年,「政府若不將半導體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層級的話,三年後台積電還會贏嗎?」

台灣電子設備協會自二○一九年提出首部白皮書,今年訴求方向聚焦三大主軸:「國際供應鏈在地化」、「推動次世代半導體發展」及「打造淨零永續生態圈」,並提出八大願景與十二項建言。

二○二二年台灣電子設備產值已超過四千億元;其中,半導體設備產值一四二四億元,顯示器設備產值一○一一億元。目標在二○三○年台灣電子設備產值超過一兆元水準,將會是台灣成長最快速的兆元產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