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青紅燈》缺水是政治問題

2023/03/24 05:30

「缺水」成為台灣民眾最近最關心的話題。(Pixabay資料照)

「缺水」,成為台灣民眾最近最關心的話題,本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公布一份國內水資源民調,有些是大家都能預期到的結果,但有些結果考驗檯面上政治人物的智慧,會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

可以預期的結果是科技造水(再生水、海淡水),民眾接受度都將近9成,只是這兩種水的成本不低,尤其海淡水,是高耗能下的產品,如今用電成本不低、夏日用電也相對吃緊,其實它並不是一個好的替代品。

但談到如何讓既有水資源能更好利用時,減少漏水損失、推廣節約用水、提升產業用水效率都有9成民眾支持,但調漲水價卻僅61%同意,且多數願意調漲的幅度僅10%以下。

台灣民眾每日平均用水量達288公升,雖然持續下降中,但相較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人均用水量都在150公升左右,台灣其實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且如德國,每度水售價約新台幣70元,台灣平均不到10元,都說台灣萬物都漲,但水費已26年未漲,以價制量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台灣農業用水占全體用水量比重高達7成,恐怕很多人不知道,過去政府常補助農民休耕藉此降低用水量,但因缺水常要農民休耕也是一個政治問題,且這次民調,對缺水時移用農業用水來支援工業及民生用水,有高達52%的民眾不認同,將會讓政府利用休耕增加民生、工業用水的做法更加綁手綁腳。

而且要不要決定休耕,氣象局的資訊跟判斷很重要,但現在氣象局僅是交通部轄下的一個小局處,而管民生跟工業用水的水利署也僅是經濟部轄下的一個小單位,但像是再生水很多管轄權在環保署,還有些水的管理在內政部,因此是不是該統合水的管理到水利署,同時提高水利署跟氣象局的位階,是一個該考慮的方向,因為缺水絕對比缺電痛苦,未來缺水問題肯定會比現在更嚴重,它不僅會是民生問題,也是可大可小的政治問題!(陳永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