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企業打形象 公益行銷學問大

2007/09/27 06:00

記者范家瑜/專題報導

調查顯示,雖然企業進行公益贊助,的確會對品牌形象產生正面影響,有助於品牌塑造與維繫,然而,並不是所有企業贊助,都會讓消費者感受到企業的真誠,有時候甚至造成消費者的反感,覺得業者趁機坑錢。

因此,評估過去的經驗,企業在規劃公益贊助活動時,都會趨於審慎,並以細緻的行銷手法來推動,期望對知名度提升或品牌理念的連結,能創造實質的附加價值效果。顯見掌握流行與趨勢是企業賺錢的不二法門,作公益同樣也是一門大學問。

掌握趨勢、掌握商機

由於地球能源逐步耗竭,環保與節能的概念也日漸風行,許多企業都以這樣的主題,作為公益行銷的主軸,例如9月15日「2007大台北國際無車日」,燦坤3C、新光金控等公司,都號召員工一起響應。

以燦坤3C為例,藉由公益活動推廣新產品,並對消費者進行機會教育,例如賣場中有節能標章的家電用品,雖然定價較高,但是卻比其他商品省15%的電力,因此,不見得購買便宜的商品,就代表一定划算;「工具軟體環保包」強調減量包裝,除免去繁複、佔空間的無謂包裝,定價也比以往低20%至50%,還能保住地球上將近2,000棵樹。

燦坤公關經理賴季君表示,這次的訴求,無非是藉由公益來推廣具環保概念的新產品,同時接觸廣大消費大眾,增加品牌知名度。

選對公益形象代言人

資金比較雄厚的企業,請來知名藝人作公益代言,其實,大老闆本身有時就是最好的品牌象徵,例如台達電推動「一人一筷,抗暖救地球」,除請知名藝人楊呈琳替活動代言,董事長鄭崇華也親自下海拍廣告推動公益。

又如玉山銀行搭上全民瘋王建民,推出王建民認同卡,結合贊助台灣青棒發展的公益,由王建民本人代言;玉山銀除增加發卡量,也藉以建立品牌公益形象。

長期深入推廣

要讓消費者一想到公益活動,就聯想到企業品牌,最好的方式,應該是長期與深入經營。中國信託長期經營表演廳「新舞台」,對持卡人推出藝文活動的折扣或回饋,加強中信託客戶的忠誠度,讓消費者講到新舞台,就聯想到中國信託。

作公益兼節稅

博客來網路書店每年都走入校園,到資源較為缺乏或偏遠地區,推廣閱讀,一方面和學校合作,促銷書籍、增加銷售量;另一方面也企圖將校園閱讀的形象,和博客來的品牌精神作連結。

因此,從企業投入公益的方式,過去企業作公益行銷,以捐款和贊助為主,近幾年改以實際行動來替品牌加分;科技業與金融業更紛紛設立基金會推動公益,一方面節稅,另一方面也更有利於掌握公益的脈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