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公布二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六十二.四七點,比上月上升二.七四點,主因適逢連假、內需消費表現佳;但學者提醒,若出口情況未改善,CCI回升恐只是曇花一現。
從絕對水準來看,CCI六項指標有五項偏向悲觀,僅「購買耐久性財貨」指標呈現樂觀;其中「投資股票時機」指標雖然上升,其實仍在非常低落的二十四點,顯示投資人對股市還是相對悲觀。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去年消費信心呈下跌趨勢,十二月甚至跌破六十點,這只有在金融海嘯時期出現過;今年一月消費信心已止跌小幅回升,二月總指數更一舉越過六十點,整體偏向樂觀。
但吳大任提醒,出口仍是潛藏的經濟風險,去年九月我國出口開始衰退,出口額從原本超過四百億美元,到今年一月僅三一五億美元,導致出口相關的廠商營收大幅減少,在成本管控壓力下,可能開始思考裁員、放無薪假,將反映在失業率上。
他預期,第二季出口商可能出現裁員潮,並擔心若出口未改善,CCI回升只是曇花一現,因為台灣出口占經濟成長比重高,整體表現容易受到國際環境影響。
調查顯示,上升幅度最多的指標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為一○八.○五點,較上月大幅上升七.四五點。因耐久性財貨最大宗是房地產,且年初剛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外界原本預期將強烈衝擊房市信心;吳大任對此解讀為「利空出盡」,因為最糟的情況已確定,且指標雖上升,但和去年同期相比仍下降逾十七點,顯示近年政府打炒房政策對房地產信心有一定影響。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