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科技業庫存消化〉手機業 上半年仍難擺脫營運壓力

2023/01/30 05:30

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表示,今年幾乎全部的手機廠都非常悲觀。(資料照)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表示,今年幾乎全部的手機廠都非常悲觀。(資料照)

記者王憶紅、歐宇祥/專題報導

消費性終端產品吹寒風,庫存去化仍是進行式,智慧型手機也不例外。受到全球經濟成長放緩、通膨因素,市場需求疲軟,影響手機終端去庫存,甚至延燒至上游零組件。資策會MIC預估,庫存調整預期到今年第二季至第三季才會結束。而外資報告也指出,因規格升級有限,以及使用者成長幅度趨緩,手機換機周期拉長,智慧型手機庫存壓力加劇,預期庫存天數將在今年第一季至第二季攀至高峰,並延續至第三季,使得相關供應鏈上半年仍難擺脫營運壓力。

資策會MIC指出,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為12.6億台,年減6.8%,而2023年出貨量預估為13.27億台,雖然年增5.2%。不過,預期整體表現將低於2021年出貨,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今年手機出貨估13.27億台 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大立光(3008)董事長林恩平更直指,今年「幾乎全部的手機廠都非常悲觀」,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部分廠商存貨嚴重、去化狀況未見好轉,除了高階旗艦機種會持續升級外,其他機種都將沿用既有規格,且沿用舊規的客戶很多,旗艦機種升級速度也變慢。

電聲元件大廠美律(2439)也預估,今年3C產業含耳機、手機市況混沌。整體而言,上半年客戶較為保守,主要策略放在庫存去化,下半年才可能轉為樂觀。

但值得注意的是,iPhone供應鏈因庫存水位較非蘋陣營低,面臨的影響有限。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廖彥宜指出,2022年Android陣營出貨動能不佳,特別是Xiaomi、OPPO、VIVO三大中國品牌出貨大幅衰退;相反的,iPhone 14有望帶動Apple出貨,預估年成長3%,成為2022前6大手機品牌中唯一正成長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