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焦點評論》防疫險賠逾2千億 金管會打聽話的小孩給誰看

2023/01/18 05:30

因為銷售防疫險過程有缺失,金管會開罰六家產險公司180萬元,合計1080萬元。(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李靚慧/特稿

去年4月引爆的防疫保單之亂,前6大苦主在農曆年前「挨了一個板子」,金管會對6家業者各開罰180萬元。但產險業去年配合政府政策,賠付超過2千億元,過程中在民意、立委的壓力下,主管機關數度不著痕跡地頻下指導棋,最後竟以裁罰前6大業者,來彰顯自己「已負監督之責」,這其中難道金管會、保險局沒有任何責任、毫無失職嗎?

為了防疫雙險,產險業至去年底已賠付超過2100億元的理賠,對業者的衝擊堪比金融風暴。去年初,產險業者看準台灣防疫有成、確診率低,紛紛搶進防疫保單市場,的確自身要負起錯估市場的最大責任。

但在去年4月疫情反轉、防疫政策由「清零」改為「共存」時,業者要停售下架產品、要依照保單條款落實核保、從嚴理賠,主管機關卻在民意壓力、立委施壓下,以各種方式要產險業者「吞下去」。

此次金管會裁罰的主要理由,就是業者沒有落實評估承保對象、沒有妥善風險控管,但當業者發現民眾重複投保,有意拒絕承保,保險局卻為重複投保者「解套」,認為防疫險沒有不可重複投保的限制。

當產險公司發現眾多保單簽名偽冒,要以嚴謹的核保過程審核,保險局卻希望保險公司應重視保戶的「真實意見表達」,讓民眾補簽名,到頭來反指責產險業者沒有重視「風險胃納」?

至於部分立委質疑,多數業者沒有妥適安排再保險,是引發防疫保單之亂的根源,但即使部分產險公司事前規劃了國際再保,至今也沒有拿到再保攤回,原因就是因政策介入,再保業者質疑,產險公司的核保、理賠的內容,早已偏離原有的防疫險合約。

產險業面對這樣的困境,至今不見主管機關出手協助,不禁讓人感嘆,金管會高官無力抵擋民粹及立委的壓力,也無法協助產險業與再保業者談判,自身的「專業」,只能在「打小孩給外人看」中彰顯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