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金融裁罰〉銀行局去年裁罰1.09億 業者苦水多

2023/01/16 05:30

,金管會銀行局去年底共開出20張罰單,罰鍰金額1億0,912萬元,但位居三局之冠。(資料照)

記者李靚慧/專題報導

根據統計,去年底,金管會銀行局共開出20張罰單、年增7件,但罰鍰金額1億0,912萬元,雖然年減3.3%,但位居三局之冠;對此,金控及銀行業者表示,銀行局罰鍰比起保險局、證期局高許多,一張罰單常常動輒上千萬元,業者希望可以用其他配套取代重罰,減少負擔。

銀行局主要監督開罰對象是銀行業或金控業,面對2022年罰鍰小幅減少,金融機構主管認為,其實,相較於保險、證券、產險及投信,金控及銀行的監理明顯更為嚴格,這就涉及公平性的問題。

業者怨 銀行局比保、證兩局罰得多

例如產險的裁罰大多為60、120萬元,證券業不少也採「糾正」處理,但金融業及金控卻是數百萬起跳,甚至上千萬元,裁罰金額不但高得驚人,且頻率也更高。

而金控及銀行業者對去年金管會裁罰有何看法?金融業者認為,金管會對銀行金控的裁罰,近幾年雖然愈來愈重,但並未「踰越」法令,也就是法規的裁罰金額總訂有「上下限」;但以往可能罰得較輕,近年的罰款金額,逐漸往「上限」靠攏,才會有給外界「愈罰愈重」的觀感。

此外,有金融業者分析,近幾年外界對企業的經營要求,已從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延伸至ESG,其中的「G」就是公司治理(governance),這是全球的趨勢,F全球的立法原則也更為嚴格。

祭出「重懲」的手段 來嚇阻

特別是過往台灣的家族企業比例偏高,經理人習慣聽老闆指示辦事的作法,動輒違背公司治理,當主管機關對公司治理採取「高標準」要求,三令五申卻仍有企業越線,自然就得祭出「重懲」的手段來嚇阻。

金融業者雖然認同金管會以加重裁罰導正公司治理,但對主管機關僅擁有部分公股金控、銀行的持股,卻動輒對「公股銀行」、「公股金控」下指導棋,無論是台股護盤或是政策放款,都無視其他股東權益,頗不以為然,直言對公司治理的要求,政府不該有「豁免權」。

此外,也有金融業者以2016年兆豐銀行遭美國重罰1.8億美元為例,認為美國政府雖給予重罰,但目的在於要求銀行必須建立完善制度,並且持續協助監督直至制度建立;相較之下,金管會的裁罰,似乎罰了一筆錢就結束,改善作業則由銀行或金控自行解決,做法明顯不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