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所得分配、房價與高物價

2022/12/20 05:30

●歐陽書劍

二○二二年物價上漲將近三%,創下十餘年新高,雞蛋、麵包等部分民生用品漲幅更加驚人,佐以高不可攀的房價,進一步推升社會新鮮人的被剝奪感。眾人皆說應改善,可是壓抑市場、限制價格的方法雖多,最無害的方式,還是從發展經濟、擴大規模中,拉升薪資水準。

從分配面來看,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劃分為受僱人員報酬、營業盈餘、固定資本消耗、生產及進口稅淨額等四部分。較長期觀察,受僱人員報酬所占比例雖有上下起伏,但有走低趨勢,一九九○年達五十一%,二○二一年已降至約四十三%,創下最低紀錄。

受僱人員分配的所得比例降低,與過去長期薪資成長停滯雖有關聯,但更受產業結構的演變影響。過去二十餘年來,我國資通訊產業發達,台積電等資本密集半導體大廠規模擴大,設備成本飆高、競爭力亦強,即使員工薪資高,固定資本消耗與營業盈餘遠高於人力費用,還是拉低了受僱人員報酬比例。

由此可再思考所得分配不均這一長期趨勢。一九九○年我國家庭所得的前二十%為最低二十%家庭所得的五.一八倍,但在二○二一年已提高至六.一五倍;然而,所得分配不均與受僱人員報酬比例的起伏並不相同,譬如在經濟危機發生時,受僱人員分配到的GDP比例較高,但那是因為GDP的規模減小,企業的盈餘降低較多,並非個人所得的大增。

從主計總處的統計可以發現,我國所得最不均的兩年是二○○一年與二○○九年,高低家庭所得差距分別為六.三九與六.三四倍,而那二年的GDP都是負成長,且受僱人員報酬分配都相對較高。

因受僱人員薪資有高低之分,而一般所得來源又有來自財產所得者,在政府救市措施及企業經營常態下,低所得者在危機中通常受創更重,更易失業,且無資產挹注;同樣都是受僱人員,境遇因職位、薪資高低而有不同,也影響所得分配。

社會福利的移轉政策、產業發展的教育政策等,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要改善調查技術,瞭解社會實況,才不致加深不公平感,也才能推出合理的整體政策,而非僅頭痛醫頭,甚至頭痛醫腳,淪為應付了事。

所得分配與房價問題在物價急漲、經濟困境時,最易被凸顯,因為所得無法提高的基層民眾受創最重,生活可能難以為繼,最急需救援;然而,在一個自由發展的社會中,一定會發展出薪資、所得的差異,有第一名也會有最後一名,以及中間的分配,任何國家都有一定比例生活在貧窮線下的民眾。社會現狀不是突然發生,也不會立即消失。

要認清長期累積的病症沒有特效藥,也不是立即可以解決,才會願意思考有效、相對無害的處理方式;想要堆積木,必須每一塊都要放對地方。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