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年度財經大事

2022/12/19 05:30

今年台股大盤最高在一月約為18,620點,最低發生於十月的12,629點,落差高達6,000點,令許多人投資人措手不及。(資料照)

■魏錫賓

2022年股市高低差超過30%,疫情中電子大廠因應需求紅利的緊急擴廠,逆轉成存貨積累的壓力;天堂與地獄的感受,不僅存在於投資人及企業經營者心中,高漲的物價,使所有人都有感。在疫情解封與產業翻轉的一年,不管是通膨、金融市場或經濟前景的變動,台灣的財經大事一如往常地被國際大勢牽動。

美中貿易、科技戰,開啟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序幕,2020年後疫情的封城鎖國,更迫使廠商加速海外佈局的分散,在供需失衡使物價蠢蠢欲動時,俄烏戰爭續拉抬能源價格,終在2022年使全球籠罩在通膨的陰影中。台灣無法置身事外,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雖遠低於歐美國家,仍將破14年新高。

全球通膨陰影 台灣物價指數破14年新高

為了打擊通膨,美國激進升息,政策利率目標值提高至4.25至4.50%區間,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大增,習慣於極低利率的金融市場大為不安,股價波動激烈,資金也向美元資產集中;美元指數從2021年年中後大幅上升20%以上,使日本及部分新興國家貨幣劇貶。新台幣雖然相對強勢,但兌美元的匯率仍從28元以下,一度貶至32元以上。

2022年股市讓投資人很有感。今年台股大盤最高在一月約為18,620點,最低發生於十月的12,629點,有高達6,000點的跌幅,相當於2007美國次貸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間的修正,雖然下跌比例較低,但發生於疫情致死率大減、解封重啟經濟之際,仍令許多人投資人措手不及,而外資大賣超兆元後匯出部分資金,也是新台幣貶值的主因。

美推晶片法案 台積電在美擴廠引議論

除了金融面的衝擊外,美中科技戰未因疫情而稍緩,逐漸改變了各國經貿政策與經濟合作的面貌。美國相繼祭出對中的高科技出口管制,雖未使全球化解體,但有「半球化」的趨勢;美國以國安為名,組成晶片四方聯盟、推出晶片法案,更撼動全球半導體市場,各國紛紛提出相對應的政策。在電子產業景氣面臨寒流與中國威脅加劇之際,台積電在美國擴廠,也引起諸多議論。

中國的防疫清零戰雖在2022年底有鬆綁跡象,可是二年多來的封閉式防疫已重傷其內需市場,且讓不少直接投資者失望離開。在美、中分別以壓通膨、救疫情為施政主軸的影響下,台灣實體經濟的表現也受到衝擊。

GDP成長率雖下修 每人所得勝日韓可以期待

逆轉之後,通常是算之前總帳的時機。除了中國外,全球國門大都開啟,2022年台灣再面對經濟調整期的痛苦,不過,GDP成長率雖下修,仍高於大部分國家,尤其是每人所得領先日、韓,已是指日可待。國內即使有保險業體質重建、產業再發展等問題,但可以說最困難的時候已過。

2023年將是再轉折的一年,歐美通膨率雖然不能即刻下降,但若無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故,應不易再突破2022年的高點;台灣的財經走勢,則依然將受國際情勢影響,美國景氣、中國疫情,以及美中貿易戰等,還是將左右財經大事的發生與發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