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投資趨勢〉 去中化、去台化 供應鏈重組的危機與商機!

2022/12/05 05:30

台灣半導體產值

■解豐銘

過去三年的疫情影響,再加上中美科技戰的限制,可以看到全球供應鏈的洗牌和重組,上到半導體產業,下到原廠委託設計(ODM)和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MS),因美中貿易和科技戰、供應鏈缺料和中國清零政策的影響,全球政府和企業正在將供應鏈分為「中國」和「非中國」,區域生產化的趨勢;此外,地緣政治的影響,也讓台廠有「去台化」的風險存在,同時台廠也正面臨避免淘汰和尋求商機的關鍵時刻。

台廠面臨避免淘汰和尋求商機時刻

從上游半導體產業來看,預估2022年台灣半導體產值新台幣4.3兆元,全球市佔率排名第二名,僅次於美國,其中在IC製造、IC封測的市佔率皆為全球第一。歐、美和日本在歷經新冠疫情和美中科技戰後,為避免地緣政治和供應鏈過度集中化,都想要在中國以外和本土建置半導體供應鏈,但過去各國在半導體領域裡各有所長,如美國在IC設計、CAD/CAE工具與IC製造設備等領域領先、荷蘭ASML是光刻機龍頭、日本則有化學藥劑的供應優勢、而台灣是半導體元件的主要代工製造國。

台灣半導體擁有一日供應圈優勢

目前台廠在台灣布局占比91%,而在中國僅占5%,高階技術、先進製程、前瞻研發等都留在台灣;台灣半導體產業能有如此高的市佔率,除了台積電外,另外一個重點在於科學園區的設立,不論從IC的設計、製造、封測,相較於世界各國擁有一日供應圈的優勢,且在半導體產業上具有人才、先進製程、低成本、生產速度、彈性客製化等優勢,即便美國、日本和歐洲紛紛邀請台積電過去設廠,仍無法影響台灣在整體產業的地位,就算半導體龍頭未來在美國量產3奈米的先進製程,也將落後台灣3奈米量產時間在5年以上,所以短中期內台灣上游半導體在先進製程上要被「去台化」是不容易。

然而在成熟製程上,第三代半導體和開放性架構的晶片發展上,中國已經開始大力扶植其產業鏈,目標在2025年達到70%的晶片自製率,未來上游IC設計產業,台灣將面臨中國成熟製程晶片產品的競爭和替代風險,台廠須謹慎面對未來的挑戰。

降低對中國世界工廠依賴 「去中化」進行中

在中下游製造組裝方面,企業過去為降低成本、低庫存、即時(JIT)性生產模式,成就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在美中國貿易關稅戰,以及新冠疫情、中國清零政策等影響,造成嚴重的零組件短缺、貨運問題,企業和政府欲降低對中國世界工廠的依賴,也紛紛展開「去中化」,在中國以外尋求零組件製造、組裝基地和供應商。

就區域別來看,墨西哥憑藉著低廉的勞動成本、大量礦產以及鄰近美國的地理優勢,成為台廠組裝和零組件生產的焦點。越南則是在人力資源充足、電價便宜與稅賦優惠上佔有優勢,且鄰近電子五哥和電源大廠計畫設置在東南亞的廠房。在歐洲的斯洛伐克、捷克、荷蘭和匈牙利等國,也可看到EMS、ODM和工業電腦等台灣龍頭公司的身影。從產品角度看,如電動車在地生產的趨勢,亦可以看到企業與各國政府在當地合資設廠;過去幾年IT產品從去華為化的網通產品商機,到近期最火熱的美國國防授權法,更顯而易見「去中化」的台廠商機,台廠必定要面對如何在大國的賽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尋求商機。

(作者為聯邦投信中國龍經理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