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保留中科老窯址 友達不惜血本

2007/09/18 06:00

中科西大墩窯揭幕。(記者陳梅英攝)

記者陳梅英/專題報導

古蹟的保存與經濟發展、開發孰輕孰重?有沒有一個方式,可讓他們並存?友達作為第一家進入中科園區的廠商,在開發過程中,發現了西大墩窯,為保存此窯址,延宕友達建廠時間一個月,一個月的時間,以友達目前的營收規模來看,就是好幾十億的損失。

不過,西大墩窯被保留,並且矗立在中科,未來將成為當地文化指標,就如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在西大墩窯揭幕典禮上所反思的,企業百年後能留給後世子孫的是什麼?透過這座窯的保留,友達作為一個企業公民,正在留下典範,並且展現一種新的價值觀;現代科技發展與文化遺跡的保留,也可如此融合並且不衝突。

這座西大墩窯經過中央研究院的考察,推斷其年代大約在18、19世紀的清朝後期。考古學者並發現,此類型的窯址罕見於台灣地區,西屯之所以存在這樣的窯址,根據中央研究院專題研究,應是因為大肚台地的黏土地層和林木,及西屯水掘頭的地下湧泉,和自大雅穿越台地而來的八寶圳大肚支線,配合清初以來西大墩街(就是如今的西屯)、犁頭店街(今南屯)等農業聚落形成發展,人口增加對民生日用的需求,才有設窯製陶的需求。

這座窯址的發現,也讓考古學者進一步拼湊中部地區開發史,並對清代社會生活史、產業發展有進一步認識。然而,若不是由重視文化保存的友達發現,恐怕那原本不起眼的小山丘,很快就被夷為平地了。

這樣的事不是不可能發生,工業化、都市化後,到處都有類似古蹟文物保存的抗爭,樂生養老院、林安泰古厝事件都只是冰山一角,何況只是一個靜靜遺留在那兒、方圓不過八公尺的窯址,甚至不會有人抗爭。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門召集人劉益昌表示,對於友達能重視,並保留此文化遺跡,相當讓人佩服;這座窯址已經由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認養,將其納入友達台中廠區景觀規劃,進行窯體結構異地保留工作,並且特地為窯體設計防護區,在中部科學園區這個科技廠房林立的所在,實現一種現代科技與歷史遺跡共存的理想,並成為重要的文化地標。

異地保留而非原址保留是兩相折衝下不得不然的結果,因為該窯體剛好位於科雅路上。劉益昌說,文化保存不是什麼無限上綱,反而企業與政府若能從中思考科技與文化的價值,從而發展出一種新的價值體系,這就是一種收穫。

中央研究院在此窯址上,共發掘整理標本430箱,目前暫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灣考古館保存,以供後續使用;友達台中廠區大廳也有部分陳列。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