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要重回外資關愛眼神,短時間內恐怕仍是一大難題。
(資料照)
外資從2020年至今年11月下旬為止,連續三年狂賣台股,累計金額達2.2兆元,其中,光是今年就近1.2兆元。為因應美國聯準會將持續升息,金管會日前祭出新鬆綁措施,外資可用拿台股當抵押品,法人多持正面看好態度。不過,台股要重回外資關愛眼神,短時間內恐怕仍是一大難題。
首先,擁有龐大資金部位的外資,過去對台股具有強大影響力,許多散戶更對外資「馬首是瞻」,也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心態,讓外資曾在市場扮演「喊水會結凍」的角色。
檢視2016至2019年這四年,外資在集中市場的買賣超與大盤漲跌呈現「高度正相關」。2016年外資買超3202億元、台股漲11%,2017年買超1552億元、漲15%,2018年賣超3551億元、跌8.6%,2019年買超2442億元、大盤上漲23.3%。
不過,這樣的趨勢卻在2020年出現重大轉變,由於年輕散戶投資人扮演「螞蟻雄兵」投入股市,使得外資不再具有高度絕對影響,2020、2021年雖然大舉減碼出脫,但台股仍不畏外資逃殺,連續兩年漲幅都超過2成。
另一方面,正所謂「買多減碼、賣多回補」,外資在連續兩年大賣台股之後,應該在今年進行回補。豈料,今年外資更是殺紅眼、賣超金額甚至破兆元,造成今年以來台股下跌。
老實說,台股基本面表現良好,卻得不到外資青睞回頭,原因當然有很多,其中,台美利差持續擴大,使得國際資金流出台灣市場,造成股匯市雙殺的局面。
換言之,在聯準會未終止鷹式升息之前,要像過去一樣,外資大舉加碼台股的盛況,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短時間內,外資若能降低或減少賣超力道,無疑已是對台股最大的幫助。(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