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卜蜂雞效傲人 扮演世界廚房

2007/09/16 06:00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還記得2004年年初嗎?雞隻感染H5N1高病原性禽流感的疫情,席捲泰國、南韓、越南、中國、香港、印尼、日本等國家,數以「億」計的雞隻慘遭撲殺,整個亞洲陷入禽流感風暴中,人人聞雞色變。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高病原性禽流感風暴中,被疫情籠罩的東南亞,卻有一家農牧大廠倖免於難,成為少數有能力繼續供應健康雞肉給麥當勞、肯德基等大型西式速食連鎖店的廠商。它正是在泰國已有長達86年歷史,飼料年產量居世界第一,肉雛雞年產量在全球排名第三的卜蜂集團;目前該集團年營業額高達200億美元。

防火牆佳 躲過禽流感

逛過卜蜂集團遍佈泰國的飼料廠、蛋雞廠、養豬廠、肉品加工廠,便可體會卜蜂集團為何能躲過禽流感的浩劫,這絕非僥倖。在卜蜂的廠區,很早就已架構一套嚴密防堵疫病入侵的「防火牆」。

踏進卜蜂集團位於泰國的最大飼料廠,這也是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飼料工廠,每個月可生產十萬公噸飼料,難以想像這麼大的工廠,員工一天三班輪班,每班卻只需要五名人力;並且為防堵疫病入侵,所有生產過程都採封閉式的,不論原料、人、車要進入廠區,都得經過層層把關。

卜蜂集團台灣區總裁許瑞通表示,所有飼料廠的原料在進廠到出廠前,都要通過藥物殘留檢驗,所有運輸車進廠前要先消毒,原料在進廠後還要通過自動檢驗系統複驗,檢驗完成並輸入電腦登記,建檔,進入產品可追溯系統;確認原料安全後,就會進入生產線將開始生產,飼料混合後,產品必須以150度高溫殺菌,再進入壓型區加工並完成包裝,生產過程完全自動化,以減少人工可能產生的污染。

許瑞通指出,為防止原料和產品在運輸途中或中轉時受到污染,產品運輸所使用的運輸車全程都是採密封系統;運輸途中並且會透過GPS衛星定位系統,監控運輸車的運輸過程,從工廠到養殖工廠間一覽無遺,以減少人為接觸的環節。

再驅車前往飼養蛋雞的NAKORNLUANG農場,這裡總共有高達37個雞舍,養了100萬隻蛋雞,以產蛋率約82%計算,相當於每天會產下82萬顆雞蛋,而且全部是有機蛋;在台灣,最大的蛋雞場也不過養約30萬隻蛋雞。

原本以為每天產下這麼多脆弱易破的雞蛋,收蛋時恐怕得勞師動眾;但是,令人驚訝的,這裡的雞舍全都設計了全自動的收蛋鐵軌,只要母雞下蛋,一顆顆的蛋就會自動滑入鐵軌,然後有次序的駛入儲蛋糟裡,在攝氏20度至25度的室溫內保存。

要出貨時,從洗蛋、吹乾、消毒、選蛋、打印、雞蛋分級、包裝,全部都採用自動化處理;僅末端的裝箱,需要出動裝箱大軍收尾,但同樣的,所有人員進出全都要洗澡、消毒。

接著轉往卜蜂集團的雞肉加工廠,更是令人大開眼界,整個生產過程從毛雞到位、進入電宰、雞肉調味、烹調、冷卻,一直到包裝,從頭到尾採取垂直整合的一貫化作業(俗稱一條龍)完成。

許瑞通強調,為扮演「世界廚房」的角色,該集團目前在泰國投資了三條白肉雞肉品加工一條龍工廠,其中最新投資的一條龍工廠,投資金額高達80億泰銖(約合新台幣83億元),每週可加工生產約200萬隻白肉雞的產品,蒸、煮、炸、悶全都自動化。

養豬事業 同業翹楚

養豬事業部份,國際間對於有「豬隻愛滋病」之稱的藍耳病(PRRS豬呼吸與繁殖系統綜合疫病)都非常戒慎恐懼,藍耳病被列為造成全世界豬場損失的首要疾病;泰國有高達95%養豬農場都被侵襲過,中國此刻也正被藍耳病狂襲。

卜蜂集團早在1997年時,就做到「無藍耳病」豬隻養殖,採用無藍耳病豬群進行繁殖,飼養過程並採用水簾溫控封閉畜舍。該集團指出,無藍耳病豬隻的生產效率,每配100頭會多出二頭,每頭重量會多六公斤,損失率並且由20%至30%降到10%。

儘管台灣現在仍處於雞隻高病原性禽流感非疫區,豬隻感染藍耳病也僅傳出零星案例,但是,曾經挺過畜禽疫情風暴的全球農畜大廠卜蜂集團的防疫經驗,對於台灣農牧業而言,應是很寶貴的實戰素材。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