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 時事求是〉科技戰續篇

2022/10/31 05:30

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對中國實施半導體新禁令,但因中國籌碼有限,短期科技戰難落幕。圖左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聯社)

■魏錫賓

美國對中國實施半導體新禁令,更明確的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管控高科技商品、技術的出口,邏輯相當清晰地顯示,在目前的中國政體下,兩強的科技戰將無盡頭。

美中貿易戰纏鬥不休 鎖定高科技再戰

美國對中國的龐大貿易逆差是前美國總統川普發起雙邊貿易戰的最初理由;但根據美國官方統計,2021年美國自中國進口的商品超過5千億美元,出口至中國僅1,511億美元,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仍達3,553億美元,金額雖從2018年貿易戰初始近4,200億美元逆差下滑,卻仍非常龐大。美國對中國增提關稅的懲罰性措施,以及中國對美國的相應反制,因此未曾緩解。

美中貿易戰難分難解,在拜登繼任總統後,政策不僅延續、擴大,而且更為精準的鎖定高科技。然而,2021年美對中出口的1,511億美元,其中半導體商品達135億美元,約占9%,在130餘項的商品分類中,僅次於大豆的141億美元,既是非常重要的出口商品,而且逐年增加。美國如今針對半導體再增禁令,不僅跳脫貿易戰範疇,也明確的顯示官方的決策新思路。

根據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10月初發布有關對中國進一步出口管制的補充規定,美政府對高階運算晶片、超級電腦及半導體製造與晶片之終端使用的附加限制,並非偶然。在該規定的背景中清楚的指出,中國政府已經以與美國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利益對立的方式,運用軍民結合的策略,投入大量資源於國防現代化;針對那些產品進行的對中出口管制是因擔心最終被中國用以促進其軍事現代化,包括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及對人權的侵犯等。

高科技轉為軍事應用 經貿關係脫離不了政治

更高階的科技有利於經濟成長、民生福利,本身無害,也是提升生產力的基礎;但若被用於武器設計製造,以致有外侵念頭,或用來侵犯隱私、違反人權,則效能愈強,傷害更大。中國過去的作為,以及對烏俄戰爭的態度、近日的政情發展等,都令民主國家憂心。

美國這一次對出口中國尖端晶片的管制因此非常嚴格,包括出口商、再出口商及中間商等,都必須瞭解客戶,避免該類商品最終被運往中國使用,而且只要有能生產出那些產品的知識能力,都受到監控,受管制者包括硬體、軟體,以及協助取得技術的個人等。

川普之前發起貿易戰,理由是中國操縱貨幣,藉人民幣貶值取得價格競爭力,以及以剽竊、對企業施壓等手段,獲得先進技術,使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縱橫各方;拜登關切的更甚於短期的商業利益,軍事、人權議題都在檯面上,二國間的經貿關係已難與政治脫離。

中國籌碼有限 科技戰短期難落幕

美中貿易戰時,中國以牙還牙的提高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但因雙邊進出口的金額差距龐大,而左支右絀;如今的美中科技戰,中國籌碼更為有限。不管中國是在壓力下做出妥協,或是無中生有地補足缺乏的設備、技術,短期都不易有結果,科技戰也難落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