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日日shoot》習做強做大國企 民企淪俎上肉

2022/10/24 05:30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一向是中國經濟成長與財富創造的驅動力,但在國進民退的政策下,民企動能似已嘎然而止。(彭博)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大上強調,確保「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大」的重要性;且過去他提到國企時曾說,國企是「我們黨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一向是中國經濟成長與財富創造的驅動力,但在國進民退的政策下,民企動能似已嘎然而止。

「毛澤東與市場:中國企業的共產黨主義根源」一書作者、劍橋大學商學教授孟睿思(Chris Marquis)指出,「擁有強大國有企業的思想早已有之,但在習近平執政下加速推進」。紐約時報報導,普華永道數據顯示,從二○一九年至二○二一年,國有企業共收購逾一一○家中國上市企業,價值超過八三○億美元,這在習近平二○一二年執政前是相當罕見;在此之前,國企在中國經濟占比直線下降。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近日報告也顯示,二○二一年擠進財星(Fortune)全球五百大企業榜的中企,民企占比較一年前下滑;此前民企持續上升至少十年之久。中國前一百大上市企業總市值中,民企占比也下滑,從二○二一年年中的五十五.四%、到今年三月大幅下滑至四十二.一%。

中國百大企業市值 民企占比剩42.1%

華爾街日報指出,習近平致力引導中國經濟重回國家中心模式,試圖壓抑民企與富可敵國的企業家日漸擴大的影響力。二○二一年底習開始對民營科技巨頭展開監管打壓,PIIE數據顯示,這場監管風暴造成中國最大幾家民企市值蒸發數千億美元。

國進民退的政策也波及外資企業。紐時指出,在爭奪市場准入中,國企占盡優勢;二○○一年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湧入中國的外企,正受到監管機構阻撓以及民粹抗議行動的抵制。中國歐盟商會會長伍德克表示,中國市場更難進入了,且深受習的「意識形態色彩」的影響,「這已不是我過去三十年來逐漸習慣的中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