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底已有7家壽險業者淨值比低於3%監理門檻。圖為合成示意圖與新聞無關。 (資料照)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美國鷹派升息,讓壽險業陷入淨值風暴。金管會保險局週三(五日)邀請產官學代表開會,討論「壽險業金融資產重分類」相關問題後,金管會昨表示,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尚未對此作出解釋、尚未定案;至於是否擴大適用至銀行或證券業,由於按照往例,不會有「通案性解釋」,僅適用壽險業。
僅適用壽險業 不會有通案性解釋
國內壽險業淨值受到美國升息衝擊而大量減損,截至九月底已有七家業者「淨值比」低於三%監理門檻,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及憂心。
保險局日前邀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證期局、壽險公會、壽險業者及四大會計事務所等產官學代表與會,但隨即遭到立委高嘉瑜、郭國文等痛批金管會護航圖利部分大型壽險業者,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也以業者意見分歧、準備時機不及,未出席這場視訊會議。
9月底7家業者淨值比低於3%監理門檻
針對市場傳出,為南山、國泰人壽解套的「壽險業金融資產重分類」,已經在本週三會議上無異議達成共識通過;金管會昨澄清,會研基金會還在作業中,尚未定案,金管會也還未收到會研基金會的文件與資訊。
至於資產重分類是否可擴及金融三業均適用?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壽險業的金融資產是否可以重分類,並非金管會的監理寬容,屬於會計公報解釋,解釋的權責在會研基金會。證期局表示,按照往例,會研基金會不會做出通案解釋,而是必須人家有來函詢,就予以解釋說明。
也就是說,這次是由壽險業向金管會函詢,「題目也只限壽險業」,銀行、證券期貨業應不能擴大適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