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
根據金管會統計,銀行業今年前7月賺2266億元,是史上同期最高;不過,反觀保險業,前7月的獲利只剩186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41.6%,幾乎快要攔腰砍半。其中,「升息」提高利息收入、對銀行業帶來利多效果,但壽險業獲利及淨值卻是大幅縮水,兩者同樣是金融族群,升息卻有截然不同影響。
先就銀行業來看,國銀今年前7月獲利表現良好,不僅年增7.9%,甚至一舉拿下史上同期最佳,主要貢獻來源是國內總分行;由於央行3月、6月分別升息一碼及半碼,升息讓利差擴大,使其淨利息收入增加。
尤其,市場去年就看好2022年是「升息元年」,銀行業獲利表現可期,並有投信顧業者推薦買入「非壽險金融股」。不過,升息帶給銀行業的利多效應,若從股市表現來看,也並非全然沒有變數及風險。
因為台美當前經濟情勢不同,美國全力打擊通膨而快速升息,台灣通膨溫和而緩步升息,結果台美利差越來越大,不僅造成新台幣貶值,也加深外資流出的力道;換言之,銀行業雖然看似獲利良好,但股價未必會反映顯現。
其次是保險業,絕對是今年金融三業的最大苦主,壽險業的股票投資因升息衝擊股市而造成損失,持有大批債券更因為升息、而釀成淨值風暴;升息是否對壽險業是「短空長多」,仍有待後續檢視。
此外,今年前7月壽險業獲利2413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0.7%;至於產險業則更慘,受到防疫險理賠大海嘯衝擊,前7月已經虧損550億元,使得整體保險業(產險加壽險)獲利剩下1863億元。
由於至年底前,市場預期台美都將再升息,但台灣因為遠不及美國力道,台美利差擴大將是金融市場未來必須關注的變數。(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