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10年爆4案 勞動基金重績效更應防弊

2022/08/20 05:30

勞動基金炒股案昨一審宣判,主嫌、前勞動部勞金局組長游迺文出庭聆判。(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李靚慧/特稿

自二○一二年以來,十年間政府基金已發生四次弊案,隨著勞動基金不斷長大,規模已逾五兆元,任何進出市場的決策,都具有關鍵影響力,要如何防弊、降低人為操作空間,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恐怕是勞動基金在追求亮麗績效之餘,更無法推諉的責任。

截至今年六月底,勞動基金管理的勞退基金及四個保險基金中,以勞工退休基金規模四兆四二九一億元最大,勞工保險基金規模也達七七二○億元,整體勞動基金規模達五兆四○一○億元。如此龐大基金規模,只要股票市場劇烈波動,就會出現單月績效暴起暴落,若是發生弊案,更將打擊國人信心。

要如何防止再次出現弊端?對於外界將矛頭指向勞動基金運用局內控鬆散,勞動基金運用局卻覺得相當委屈,認為無論是公務員申報個人財產、交易時間管控手機、全部業務單位員工包含配偶子女都不能買股票,並由政風單位全面檢視而非抽查,投資標的及價格必須符合研究團隊的清單與區間等規範,都自認比任一投信、證券業者還要嚴格,但仍發生如此嚴重的弊案,只能感嘆「不敵人性」。

雖十年發生四次弊案,似乎低於每年金管會懲處投信等業者的頻率,也僅有一件為內部人員涉案,但勞動部為國人保管勞動基金,原本就應該受到最嚴格的高道德標準來檢視。況且從此次的判決內容中,發現勞動基金運用局前組長游迺文私下與業者間的聚會,早已超出職務該有的「自律」及「利益迴避」原則,勞動部實在無法推諉責任。

所幸游迺文公務員的身分,讓他得以依貪污治罪條例、證交法間接操縱股價等罪遭起訴,但隨著勞動基金持續擴大委外代操規模,對於委外業者,因不具公務員身分,僅能被處以「背信」、「內線交易」罪,若再發生弊案,恐更難認定其罪嫌。因此,除了加強公務員內控,勞動部更該盡速研究,如何避免委外業者藉由代操基金來拉抬其他特定股票,必須事先做好求償的「防火牆」,以保障國人權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