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青紅燈》強化KY公司之監督管理

2022/08/18 05:30

為避免掏空落跑,金管會要求KY子公司設在中國者,若進行募資必須把資金存在台資銀行。(記者王孟倫攝)

■王孟倫

過去數年間,多次爆發KY公司(來台第一上市櫃的外國企業)重大舞弊案件,包括財報涉作假不實、負責人掏空落跑等,不僅讓投資人的KY股變「壁紙」,更衝擊國內投資市場信心,因此,主管機關須持續緊盯、修正法規命令,並嚴格落實KY公司的監理。

KY股是在海外註冊的企業來台掛牌的股票。其中,2019年爆發康友-KY涉掏空案,之後亦有多家KY公司,也驚傳財務危機及弊案。

追根究柢,由於KY公司是回台掛牌的境外企業,主要營運總部、子公司、工廠、供應鏈業者及客戶多在台灣境外,因此,若沒有相當程度把關,所謂「鞭長莫及」、「監督不易」,例如:公司若刻意偽造出貨紀錄,光是從財報上面是無法判斷真偽。更何況,這幾年疫情造成出入境的限制,要監督更不容易。

面對之前KY公司頻頻出包踩雷,金管會及證交所等單位也啟動多項強化監理措施,像是去年已經開始實施,KY公司第二季財務報告從原本的「核閱」改為「查核簽證」,也就是從每年改為半年一次。

日前金管會亦完成相關辦法修訂,其中,最受矚目是重要子公司若位於中國,其在國內募資金,必須存放於台資銀行或其海外子分行。

為何對KY公司監理有差別,特別把中國挑出來控管?殊不知,在台灣掛牌的KY股超過七成是設在中國,尤其,過去出事的公司都在中國,因此,為了強化管理、避免掏空舞弊事件重演,新規定凡主要子公司在中國市場,在台募資資金就必須存在台資銀行。

KY公司其它新措施還包括強化承銷商保薦人制度,保薦期間從2年延長為3年等。不過,光是制度面改革仍不夠,畢竟人心難測,政府必須持續強化對KY公司的簽核監督及把關管理,才能避免再有無辜投資人受害。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