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晶片法案打破全球化、沒效率 施振榮︰英特爾落後超微 是前車之鑑

2022/08/02 05:30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美國晶片法案希望打破全球化的發展,將半導體製造移回美國本土,但這違反產業典範轉移的大趨勢,不一定可行。(記者卓怡君攝)

〔記者卓怡君/台北報導〕美國通過晶片法案,有意加速半導體製造回歸美國本土。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直言,產業分工是大趨勢,雖然美國因國安考量,希望打破全球化的發展,將半導體製造移回美國本土,但這違反產業典範轉移的大趨勢,不一定可行,勉強做也會相對較沒效率,競爭力也不足。他更舉例,堅持走向垂直整合模式的英特爾,經過三十年的演變,巿值也被競爭對手超微(AMD)超越。

施振榮說,上週半導體業界發生二件大事,一是英特爾的巿值被AMD超越,二是美國通過晶片法案,後續對台灣與半導體產業的啟發與影響,值得大家關注。

施振榮指出,一九九一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的文章就提到,世界已走向Computerless computer company(沒有電腦廠的電腦公司)及Fabless semiconductor company(沒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發展。

施振榮表示,個人電腦與半導體產業的典範轉移,就是由宏碁與台積電開始。宏碁在一九八三年推出自有品牌後,並開啟ODM的新商業模式;台積電一九八七年創立並啟動專業晶圓代工的創新商業模式,且呼應產業典範轉移的大趨勢;一九九二年宏碁第一次再造時,他也提出了「微笑曲線」,強調產業由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發展。

他說,當年哈佛的文章發表後,英特爾並不認同,仍堅持走垂直整合的模式,經過三十年的演變,即使是世界最強的半導體公司,也擋不住典範轉移,敗下陣來。

製造是美最弱一環

長期發展並不可行

施振榮認為,美國晶片法案是從美國國防與國家安全的角度思考,因此不計代價在美國本土發展半導體製造。但如果從經濟與產業發展來考量,美國的競爭力不在製造,「再強也強不過最弱的一環」,製造就是美國最弱的那一環,長期發展並不可行,比起亞洲製造的競爭力已有很大的差距。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