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金控獲利與股價

2022/07/25 05:30

今年3月美國開始升息等外在環境影響,金控盈餘的減少與獲利排名,可能要重新洗牌。(資料照)

■魏錫賓

歐美主要國家約從2021年下半年起感受通膨壓力,後來物價更看回不回,2022年3月美國開始升息循環前後,資本市場首先受到衝擊,全球多數股市回檔且波動更烈、各國貨幣相對美元貶值,也影響了金融業的獲利。今年上半年金控盈餘的減少與獲利排名的重新洗牌,就反映了外在環境對產業的影響。

子公司強弱不同 金控獲利排名隨環境而變

金融控股公司主要有銀行、保險及證券等子公司,其獲利來源差異頗大。上半年獲利前4大金控中,除中信金(2891)外,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及開發金(2283)主要的盈餘貢獻均是保險子公司,淨值因債券價格下滑而大降的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及中國人壽稅後盈餘雖然也減少,但占母公司獲利均仍超過80%。

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中,中信金上半年稅後盈餘253億元,獲利僅次於富邦金及國泰金,約有64%盈餘來自中信銀;而華南金(2880)、合庫金(5880)及第一金(2892)有9成以上獲利分別由華南銀、合庫銀、一銀貢獻。在公股金控獲利罕見居末的兆豐金(2886),其銀行、證券及票券子公司上半年均有獲利,其中兆豐銀稅後盈餘且超過92億元;不過,因產險虧損約30億元左右,使兆豐金上半稅後盈餘僅約80億元。

台股重挫 金融保險類股股價相對堅挺

各金控獲利雖然參差不齊,不過股價在今年第一季均表現不錯。因疫情而形成的供應鏈障礙、供需失衡,使一般物價水準由2021年開始蠢蠢欲動,後由油價上漲推波助瀾,2022年2月底再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物價年增率看跌不跌;就在通膨壓力下,升息預期籠罩,投資人對金融股的想像空間跟著放大。即使台股大盤由元月開始下滑,金融保險類股股價卻相對堅挺。

不少金控股在今年第一季寫下疫情後高點,甚至創下二十年紀錄,但以證券為主的元大金(2885)股價,在2021年中以後就無法再創新高。元大證券2022年上半年稅後盈餘近66億元,但僅為去年同期139億元的47%,獲利占元大金控的比例,也從去年上半年約70%,減至今年前6個月的57%。

銀行主體金控獲利增加 保險金控面臨大波動

各子公司強弱不同的金控,在環境變動時,績效自然有差異。各國央行在通膨壓力下的升息決策,有助於利差的擴大,利息收入占比相對較高的銀行,更有機會提高利息淨收益;因此,以銀行為主體、且銀行利息收益占盈餘比例較高者的金控,合理推估其總獲利更可能增加。

升息會提高資金成本,有部分追逐獲利的熱錢,將會尋求安全的避風港,改為停泊於強勢貨幣的存款或流入固定收益產品中,一時衝擊金融市場的穩定;過去半年來全球資金移轉的過程,就使各國股匯市大受影響。以保險為主體的金控,因投資於海外資產占比高,資產負債表與獲利將面臨更大幅度的波動;而以證券為主體的元大金,獲利與股價將隨著國內股市的榮枯而起伏。

雖然都是金控,未來獲利增減一樣不會同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