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RVS.傳統核電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台灣走向非核家園,SMR(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卻在國內企業界掀起話題,但以技術開發走在最前面的美國為例,仍沒有最重要的核安審查規章;台電表示,美國核管會(NRC)正在制定標準審查程序規章,預計要四至五年才會出爐,國內若想發展SMR,需等NRC規範出爐,且國外要有商用且具成熟技術等先例,至少還要八年以上時間。
SMR小檔案
美制定核安審查標準 還得四至五年
所謂SMR(Small Modular Reactors)是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台電主管解釋,SMR與以往核反應爐不同,因為是模組化設計,可批量在工廠大量生產,再運送、組裝形成小型核電站,也因設計的裝置容量較小,最大設計容量僅三○萬瓩,約是大型核電機組的三分之一。
安全設計 優於傳統大型核電廠
台電分析,SMR概念設計確實比較安全,可不仰賴任何電源,採取自然物理冷卻,即使有事故發生,空氣就可讓爐心自然冷卻,不會發生熔損、進而造成氫爆等核災,安全設計優於一般的大型傳統核電廠。
但SMR初期投入資金龐大,這也是歐洲議會通過將核電列為綠能,希望吸引財務投資的原因之一;台電舉例,美國NuScale公司計畫在愛達荷州蓋十二座七.七萬瓩的SMR,執行預算由最初三○億美元追加到六十一億美元,也就是總裝置容量約九十二萬瓩的小型核電站,需超過一八二○億台幣的投資。
台電指出,早在二○一○年各國就開始投入研發SMR,超過十年仍未見正式商轉,因從實驗到商業化,最需要核能管制機構的認證,目前美國NRC還在制定標準審查程序規章,預計要四至五年才會出爐。
台電坦言,國內有些學者、企業樂觀認為五至七年內就可商業化,但至少要等NRC規範出爐、且國外有商用且成熟技術先例,台灣才可能引進;依NRC規章時程推估,全球第一部商業運轉的SMR要到二○三○年以後,台灣至少要八年以上時間。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