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從QE到QT的變化

2022/05/31 05:30

路透資料照。

◎歐陽書劍

因為通膨居高不下、失業率大降至近五十年的低點,英、美、澳等國央行接連調升政策利率,以壓抑物價持續上漲的預期;兩年多來搭配低利率支撐經濟的量化寬鬆(QE)政策,也已選擇了退場的方式與速度。相對地說,正代表著量化緊縮(QT)的登場。

為了提振低迷的景氣,中央銀行調降主要政策利率使短期利率下滑,而在利率已接近零時,再配合實施QE政策買進債券,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釋出資金,提高流動性、壓低利率,並引導大眾對低利率的政策預期。這樣的操作在二○○九年全球海嘯時,曾經演練過一次,當時QE還被視為央行應付金融危機的非傳統政策工具。

武肺疫情於二○二○年向全球擴散後,美國聯準會除迅速降息,而且在二○二○年三月也立刻再實施QE政策,大量買入政府債券與不動產抵押債券,將資金注入金融體系,提高流動性,引導中長期利率下滑。過去的非傳統政策工具,於是成為應付危機的標準工具。

有了央行為後盾,以及前次的經驗,即使疫情歷經兩年多而不絕,全球金融市場在短暫恐慌後,反而穩健趨堅;而當經濟慢慢恢復常態,因供需不平衡、供應鏈阻隔、能源價格高漲,使通膨壓力大增,主要央行都將注意力轉回物價穩定。

為了打擊通膨,二○二二年以來美國聯準會、加拿大央行已調高主要政策利率○.七五%;英格蘭銀行今年四度升息各約一碼,從去年底的○.一%提高至今年五月的一.○○%。這些國家迅速拉抬市場利率,希望減少物價失控的機會。

貨幣政策轉向後,搭配低利率而實施的QE,自然要跟著退場。央行執行QE政策時,從金融市場買進大量債券,在負債面也增加了發行的紙鈔貨幣、銀行在央行的存款等;QE退場時,央行賣出債券,在金融市場收回資金,使資產負債表規模縮小。

QE既被視為非傳統的政策工具,各國央行在退場時都格外謹慎。一般分成幾個步驟,大都是先減少每月買進債券的金額,讓市場適應寬鬆政策方向有可能調整;接著不再擴大資產負債表,只將到期債券的本金再投入;然後即使債券到期,本金也減少買進新債券,使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慢慢縮小。

當央行開始減持債券,收回市場資金時,可說已開始執行QT政策。不過,QE退場通常緩慢,資產負債表規模不會迅速回落。即使部分國家央行考慮將未到期債券在市場賣出,但大部分都會讓其慢慢到期,以降低對金融市場的衝擊。澳洲央行分析指出,不出售未到期的債券,是因為擔心再遇危機時,大眾將認為央行的政策會迅速改變,以致難以達成引導利率走勢的效果。

唯恐天下不亂的雖然不會是央行;然而,波動就是金融市場的特徵,QE或QT也一定會加大其振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