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不能在轉彎後才看見

2022/02/15 05:30

升息與否的關鍵決策是在時機,調整利率過快與過慢,都可能發生反效果;歐美央行確實都在緊縮貨幣政策的十字路口上,艱難地選擇適當時機。(路透)

◎歐陽書劍

升息與疫情、區域衝突,都以系統性風險之姿影響近期的金融市場,暴起暴跌的股價指數,反映了事件情勢與投資人情緒的起伏。最近轉瞬之間改變的方向,雖是金融市場過度反應的本質,卻考驗財經決策者長短期的判斷能力。

維持物價穩定是各國央行的首要目標,政策利率的調升調降,則是其主要工具。二○二一年下半年物價上升趨勢在高所得國家就已經顯現,持續時間雖超過大部分央行的想像,不過,謀定而後動,繼續觀察新進數據的趨勢,一直是主要央行的主流想法。

歐洲央行是以二%為物價膨脹的中期目標,但去年八月以後,歐元區物價年增率都超過三%,已連續六個月高於目標值,且逐月攀升。然而,即使承受不小的壓力,央行依然按兵不動,將利率維持在最低點。

貨幣政策的效果有時間落差,若為應對過去幾個月的物價上漲,原應早該升息,歐洲央行是否陷於進退不得的窘境?除了失職之外,亦有其他解釋。急迫、眼前的問題,總是吸引最多目光,也有馬上解決的必要性,因此,短期因素經常掩蓋了中長期目標的重要性;若能將時間軸稍稍放大,對各國政策走勢才能看得更為清晰,且給予正確的評價。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從歐元問世約二十年來的數據觀察,前十年物價年增率幾乎都在二%以上,最高的二○○八年平均且達四.一%;二○一三年以後是另一番光景,直到二○二○年不僅從未超過二%,且有幾年是在○的上下游移,陷於通縮的隱憂中,而經濟也低迷不振。可以說從中期看,歷經全球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的歐元區,大部分時間擔心的不是物價上漲,而是下跌。

物價高低是長年累積的結果。過去不代表未來,但半年的走勢也不能決定以後的方向;即使有各種領先指標能夠預測走勢,但因變數太多,且方向常有衝突,必須在跨過高低點後,才能更為明確的認定,就和景氣循環的判斷一樣。

升息與否的關鍵決策是在時機,調整利率過快與過慢,都可能發生反效果;歐美央行確實都在緊縮貨幣政策的十字路口上,艱難地選擇適當時機。我們可以在半年後回頭重看物價的波動情形,決策者卻沒有太多等待的時間;過去幾個月央行的按兵不動,是仍在謀定,或是疏於回應,很快就會有答案。

疫情難測,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也比美國升息還要戲劇化,雖然都由少數人決定,但政策利率應否調整,可供判斷的公開數據相對客觀,兩國是否開戰則不僅決定於多國的博弈,劇中人又互相放話,以懸疑與模稜兩可的態度擴大影響力,增加了預測的困難度。總是過度反應的金融市場,於是只能預先反映,在多次修正後,繼續找尋平衡點。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