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打炒房頻出招 中小建商快窒息

2022/02/14 05:30

房產業者指出,打炒房打不到投資客,反重擊營建產業,籌資能力較低的中小型建商恐先不支倒地。(資料照)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中央銀行自前年十二月啟動首波信用管制後,至今連下四道金牌,加上去年底內政部祭出「打炒房五招」、部分縣市政府加碼調整「囤房稅」稅率;房產業者指出,就算中央、地方連續出招,卻拉不住房價、地價再攀新高,打炒房打不到投資客,反重擊營建產業,籌資能力較低的中小型建商恐先不支倒地。

央行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一路限縮多屋族、法人等購屋貸款成數及差別利率,針對建商則從購地、餘屋貸款下手,其中購地貸款成數從信用管制前的七成一路限縮到現在五成,其中一成還限定動工才能撥用,近期又加碼要在十八個月的期限內動工,不然按比率收回土地融資、或調高利率。

房產業者不滿的說,光是購地自備款,一年多來就從三成拉高至五成,每買一筆土地得多押二成資金,對財力有限的中小型建商來說,將是龐大資金壓力;因多數中小型建商只能保持一案銷售並興建、才會再買一塊地的模式,一年多內買土地就需多籌出二成自備款,且限期動工,資金壓力大增下,已面臨收攤危機。

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指出,建商不是買了土地就可直接蓋樓,從規劃、請照到正式開工至少耗時兩年,且多數建商沒有囤地本錢,因沒有一家銀行願意放貸給建商養地十幾年而不開發。

他舉例說,十多年前,自己的昌益建設原要買新竹大潤發那塊地,但最終因出價不如壽險業者而錯失機會;現在回過頭看,壽險買下後,因租金收益率符合法規,就一直握在手中沒有開發,當初若是昌益買下,早已開發成建案,怎麼可能囤到現在。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認為,房市大多頭長達十餘年,大型建商存糧多且兵強馬壯,用政策卡資金來阻斷獵地,只會對籌資能力較差中小型建商造成衝擊,大型或上市櫃建商影響相對有限;也因政策打房將造成業者取得土地成本提高,未來成本轉嫁到房價機率也相對高,最後恐打房不成反而推升房價。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