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內需冷 1月服務業PMI創5個月低點

2022/02/08 05:30

中國封城防疫已造成需求收縮、衝擊供給,經濟恐將進一步放緩。(路透檔案照)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財新傳媒與Markit公布數據顯示,一月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上個月的五十三.一下滑至五十一.四,創五個月來最低。對比先前公布的一月製造業PMI銳減至四十九.一,跌落榮枯線以下,專家認為,中國封城防疫已造成需求收縮、衝擊供給,中國經濟恐進一步放緩。

經濟恐進一步放緩

財新網昨報導,疫情的擴散制約了中國服務業的供需擴張速度,並導致就業收縮,一月服務業就業指數近五個月來首度步入收縮區間;另通膨壓力持續,一月服務業投入價格指數急升,部分公司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造成物價創三個月高點,市場樂觀情緒減弱,創十六個月來低點;至於外需,因海外疫情激增,終結近三個月擴張趨勢,新出口訂單指數降至收縮區間,創二○二○年十一月以來最低點。

根據先前財新數據顯示,一月中國製造業PMI銳減一.八個百分點至四十九.一,創二○二○年三月以來最低點;製造與服務業景氣雙雙下滑拖累一月綜合PMI銳減二.九個百分點至五十.一,僅略高於五十榮枯線,創去年八月以來最低點。

財新智庫經濟學家王喆指出,因西安、北京等地疫情而升高的防疫措施,抑制了生產、運輸與銷售環節,進一步凸顯了「需求收縮、衝擊供給、預期轉弱」之下的經濟下行壓力,二○二二年政策定位仍需以穩為主。

牛津經濟研究院前亞洲經濟主管高路易表示,中國經濟放緩衝擊最大的是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與大宗商品生產國,例如對中國需求轉弱的疑慮已造成鐵礦石價格自去年七月以來暴跌逾五十%。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將被美國高於平均水準的增長所抵銷;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院聯席主管范力民說,中國放緩或有助於減輕通膨壓力,若中國經濟火熱,將使已無法滿足西方半導體與其他商品需求的全球供應鏈更加緊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